第82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时近端午,长安城里已经很热了。您在烈日灼烤下,押送这一队货车走在黄土飞扬的宽阔街道上,送往宫城里的中藏库收储,又要把贡品的清单奏状上报内侍省,转呈皇帝老儿笑纳,非常辛苦。
但是这还不算完,根据我天朝自古以来的潜规则,地方进京的贡物,光送给皇帝那是绝对不行的。早在扬州上船的时候,您的上司扬州刺史就命人把贡物分成N多份, 一色色打点好,这一车送李相公,那一箱送张尚书,那一抬送杨阁老……随礼物致送的往往还有刺史的亲笔手书信柬,少不得也得由您这个进献使一一上门,拜望到位。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收礼的也不能白收,各家主人都跟您客气了几句。虽然大部分说的都是“近日时气真好啊”之类的闲扯,但也有那与刺史交情颇深的,屏退左右,低声告诫您,过几日见陛下时要留心。
“某听闻京中传言,有御史参劾扬州府,端午竞舟劳民伤财、耽误农时。使君在御前对奏时,玉音或垂询此事,使君宜早做筹备。”
您立刻头大,心想我刚穿过来没几天,能听懂你们叽叽哇哇说些啥就不错了,还要替都不知道长啥样的领导应付皇帝审问啊?那御史也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人家过端午节赛个龙舟,又碍着你哪儿了?为这事还写个奏状弹劾,唐朝的纸不是很贵吗?你浪费不浪费啊!碳排放增加全球变暖都是你造成的。
一边心里暗骂,一边还得谢过人家这位好心好意的提醒,至少让您有了提前准备打小抄的时间。一出人家府门,立刻找来从扬州一路同行过来的同僚,问问那劳民伤财的端午竞舟到底咋回事。
这同僚是个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很轻蔑地说:我们端午的龙舟竞渡已经玩了一千年,能有啥事?那御史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北人,去年奉敕巡视江东,被我们竞渡的盛大场面给吓到了,一拍脑袋就觉得凑这么多壮丁来划船,肯定会耽误种田养蚕,再加上—咳咳,大概是对我们刺史送的程仪[140]不满意?反正回京以后成心找事儿来了。
我们扬州的龙舟竞渡比长安洛阳场面还大吗?一句话问出口,您马上觉得自己脑筋秀逗了。江南水乡,到处都是河流船舶,当然比以旱地为主的北方更适合划船赛舟。
“除了荆湘之地(约在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省),天下没一处端午竞渡的盛况能跟咱江东相比。”同僚傲然回答,随后又眉飞色舞地谈起家乡风俗。几家几户凑钱买龙舟,下水前先三牲六畜吹吹打打地祭船。船头船尾涂油抹朱、点画龙晴是必需的,那富贵高门甚至连划舟丁夫的衣衫上也给涂满桐油,以免溅水湿了衣,妨碍力气。
到五月初五,江边早有无数人家搭起彩楼、席棚,两岸绵延数十里,内中挤满盛装华服的乡民仕女,一早就等着观赛。官府在龙舟出发点立起红旗,在终点扎一座驿楼牌坊,坊上挂起锦标。鼓声三下,红旗开处,龙舟两两跃出,飞光逐电般在水面上滑行。两岸丝竹箫笙大作,喊声如潮,和着船头鼓声、舟夫的号子声、浆击水声,交织成一年一度让人兴奋狂醉的舞乐。忽然驿楼处声如霹雳山呼海啸而起,乃是一舟已到终点,鼓手抡起鼓槌打下了锦标,紧紧捉住飙扬示意,赢得一波又一波的喝彩欢呼声。
不想错过《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