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严济舟带来一万两银票,准备投其所好捐给抚署作为助学用度,当他听到抚台为土民州县赈灾而犯愁时,决定改变用途,救其所急。¨微?趣′暁?说.罔· ·庚_辛.罪·筷¢
此刻,国子监荫生出身的书呆子,正在值房查阅《状元策论精粹》。杨应琚果然翻看到赈灾的策论。状元策到底是状元策,鸿谈阔论、笔风恣放。然而,兴奋还未爬满杨巡抚脸上,便给愁容抹去。状元策空谈奢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长随杨小三进来通禀十三行行首严济舟求见。
“十三行行首?他来干什么?”杨应琚对行商抱有本能的反感。
“他说是为公事。”杨小三答道。
“那就让他进来吧。”杨应琚懒洋洋应道,继续看状元策。
严济舟进了巡抚值房,见杨抚台全神贯注看书卷,便未打搅他,悄悄地观察杨应琚。杨应琚身长偏瘦,略微驼背,年纪五十出头,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活像个在儒学授业的老学究。发辫夹杂着少许银丝,鼻头微微泛红,按常人的说法好酒之人鼻头窜红,据说杨应琚不但不好酒,酒量也十分有限。`狐^恋¨蚊,穴\ ~蕞.歆*漳`节*更!鑫!快^
杨应琚的父亲杨文乾曾任广东巡抚。严济舟试图将父子俩作比较,除了脸模有些像外,气宇相去甚远。杨文乾的外表就是个精明强干的能臣,杨应琚看似有些迂腐。当然,他是否能干,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严济舟轻咳一声:“杨抚台。”
杨应琚抬起头,神思还未从状元策中跳出来,他迟疑地看着面前这位脸庞白净,一副儒雅之相的来客,“请问先生您?”
杨应琚显然把对方当成哪个儒学的先生了。严济舟亢声答道:“十三行行首严济舟,特来为抚台大人弥解燃眉之急。”严济舟用略带施舍的表情将一张银票递给杨应琚。
“这?这?这?”杨应琚口齿含糊不清,一时不明就里,想收又不敢收。
严济舟道:“末商在陶乐茶庄喝早茶,听藩司几个吏胥说起连州等地土民闹饥荒,末商心急如焚,赶回十三行会所将急用的行用银挤挪出一万两,捐给抚署,抚台大人好分拨下去,暂时用于调米赈粥。·x\4/0\0?t!x·t*.?c`o,m′所缺的另一万两赈灾银,抚台可动员广州大户捐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清商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