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大清商埠 > 第144章完结

第144章完结(2/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我去过三回大坦洲,不见主仆二人的踪影。听荔枝湾酒坊的老板说,翁老如行云野鹤,转眼几个月没了人影,说不定哪天深夜他乒乒乓乓拍打酒铺的门。嗯,寿年和唐纳在等我,谈过生意,我带你去挑西洋镜。”

投石试水

送走了杨抚台,严氏父子进了泰禾行书房。严济舟没像往常那样沏茶自饮,而是坐藤椅上深思。

“老爸,杨抚台好像对潘振承挺感兴趣?”严知寅打破书房的死寂。

“岂止是感兴趣?凭老爸多年的察人经验,他对潘振承似乎有好感。”严济舟忧心忡忡道。

“他会不会收了潘振承托人转去的贿银?”

“这不可能。”严济舟用肯定的口气道:“杨抚台是个清官,潘振承若想走贿赂的路子,蠢猪一个。”

“可是,杨抚台今天的行为很奇怪啊。”

“老爸也困惑不已,现在这个杨抚台,不比雍正年的杨抚台,那个杨抚台,三天两头往十三行跑。”

杨应琚的父亲杨文乾是雍正朝名气稍逊于李卫、田文镜的能臣。雍正三年,在河南巡抚田文镜手下任布政使的杨文乾擢升为广东巡抚兼粤海关监督。上任伊始,杨文乾天天泡在十三行,事无巨细,连洋行伙计的名字都叫得出。杨文乾三管齐下,大刀阔斧创建保商制度;统一规礼;加征关税。改革伤筋动骨,触动了方方面面的利益,行商外商叫苦连天。杨文乾丝毫不惧怕他们,他的紧箍咒正是“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保商制度。但对广东地方官的反对,杨文乾身为巡抚,却无权剥夺他们告状的权利。雍正四年五月,广东按察使官达在总督孔毓珣的默许下撕破脸皮,上疏参劾他的上司杨文乾营私舞弊、贪墨税银。紧接着,其他的官吏也纷纷上疏参劾他们的上司。第二年,杨文乾招架不住了,找了个借口回籍葬父躲避风头。这事说起来十分滑稽,杨文乾任湖广总督的老爹杨宗仁死于雍正三年,按规定儿子必须丁忧。皇上夺情,上谕杨文乾在任守制,才有杨文乾三板斧摧枯拉朽的改革。然而事隔两年杨文乾提出葬父,难道他父亲杨宗仁的灵柩一直没埋?

杨文乾暂时离开风口浪尖的广东,这为广东官员们收集他的证据提供了方便。按察使官达等人成为十三行的常客,动员行商揭发“酷吏”杨文乾。眼看杨文乾成了过街老鼠,曾经感激过杨关宪的保商落井下石,承认他们获得保商资格,向杨文乾缴纳了三万两银子,六个保商十八万两,行首加缴两万,总计二十万两。官达等人又查实,杨文乾贪污粤海关羡余银五万余两;未奏请朝廷放纵绸缎出洋,得银万余;番银十加一征收,得银四万余两;将收到的夷船方物让保商代卖,又得银二万余两。林林总总加起来,杨文乾贪墨银两三十万!

贪墨三十万两白银,杨文乾长十个脑袋都不够杀。然而,反贪雷厉风行的雍正帝一不派钦差查实,二不下旨令总督领头查办,仅在上谕中痛斥杨文乾,责令他“愧悔痛改”。雍正帝当然不糊涂。首先,杨文乾的这些做法通过密折得到皇上的肯许,杨文乾是替皇上背骂名;其次,雍正帝在做皇子时清查户部银库,得罪过诸多皇亲国戚及朝中重臣,雍正帝明白,越是做损害私利的事,越容易招来骂名。田文镜在河南推行“官绅一体纳粮”,遭到全国官绅的激烈反对。雍正帝只有顶住压力支持股肱大臣,否则他的改革就会中途而废。

不想错过《大清商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