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看来李永标和杨应琚商量好了来找茬的,严济舟不得不妥协,卑躬卑怯道:“末商定会牢记二位大人的训言,督促行商自查反省。!白~马·书¨院? ¨芜,错*内′容+”
“那好,本关与杨制宪洗耳恭听严行首自查反省,就从十三行所欠洪瑞银债查起。”
李永标猛然挑起银债案,严济舟心中格登一下,他喝了一口茶水,恢复常态道:“李关宪,话可不能这样说,洪瑞银债乃离光华父子所欠,怎能一竹篙打着一船人,说我们十三行欠他的?”
李永标穷追不舍:“银债是离光华欠下的,可他是十三行老行商。事情的要害还不在于谁欠谁的银债,而是洪瑞因为损失巨银,你们不闻不问,他追讨无门,不得不挥泪离粤。”
严济舟努力保持镇定道:“李关宪,你怎么把责任全推到十三行?”
李永标板着面孔道:严行首,本关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吗?”
潘振承静静地坐在末席聆听,平心而论,严济舟和李永标都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在海关。*咸′鱼!看_书!枉* .蕪_错.内^容.潘振承一时猜不透制宪和关宪追究十三行责任的背后,还有什么行动,会不会像前关宪硕色那样,动辄惩罚十三行。
眼前,严济舟要落居下风,潘振承不计位卑言微,站起来说话:“列位大人,末商不揣愚钝,发表一点陋见。洪瑞弃粤,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银债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有待进一步观察判断。末商以为,我们似乎夸大了洪瑞的作用。他仅仅是一个曾经被东印度公班解雇的通译。弃粤赴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在短短的两个月,总共带去三十多万番银,不作精心策划和充分的安排能成吗?在贵族当家的东印度公班,洪瑞的地位实在太卑贱,他怎么可以左右庞大而高傲的东印度公班?东印度公班为何要弃粤赴浙,显然是对广州的贸易环境感到不满意。”
严济舟朝潘振承投来感激的一瞥,立即附和道:“潘启官言之有理,英商弃粤赴浙的根本原因——算了,本商不便说,其实,在座的诸位心底都很明白——”
李永标冷笑道:“严大人吞吞吐吐干吗?你直说海关横征暴敛好了!”
严济舟有潘振承那番话做底气,不肯示弱道:“李关宪,有关海关作为的街谈巷议难道还会少吗?”
李永标拍案而起,窜到堂中央,指着严济舟的鼻子:“你说清楚,我李永标横征暴敛怎么啦?跟你明讲了,加征税费乃万岁爷钦准,为的是充盈大清国库!”
严济舟冷笑几声,也站了起来:“李监督,上蹿下跳不嫌累吗?还是坐着说吧。!二/叭.墈?书·旺/ *罪_歆+璋`节.更¨歆¨筷_老夫知道你替皇上当差,可是,体恤远夷也是皇上一贯的怀柔胸怀,总不能弄得夷商亏损累累、怨声载道。”
杨应琚跟着站了起来,走到公堂中央:“二位都不要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清商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