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大清商埠 > 第534章完结

第534章完结(1/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和珅敛财还有一个绝招,催促地方官员和富商捐输贡物。.第*一,看.书\惘^ !蕪,错-内~容~这似乎是有悖圣意的,因为乾隆在多个场合下令不要铺张糜费,叫官员和富商不要贡物。和珅揣摩透了皇上,这是皇上悯官惜商的高姿态,皇上内心还是喜欢贡物如潮。商人捐输贡物,数两淮盐商和十三行官商数额最大。捐输年年有,贡物岁岁办。和珅为讨乾隆心欢,逐年加码勒索行商,到他做了户部尚书,突然下派一份大礼单。

礼单中的大部分洋物是用于装饰圆明园西洋楼,因此和珅讲明要“西洋所制”。广州有许多仿洋物工匠,他们的工艺和材料均落后于西洋,仿洋物不及西洋原产或洋工匠在广州制作的好,仿洋物的最大优势就是便宜。前行首陈焘洋被官府派捐折腾得一口气没处出,赌气采办仿洋物给督抚关正进贡。乾隆十四年二月,乾隆在两广总督硕色的贡折上朱批:“以前所进钟表、洋漆器皿,亦非洋做。如进钟表、洋漆器皿、金银丝锻、毡毯等,务必要洋做者方可。”万岁爷看似轻描淡写的话,使硕色魂飞天外。他骂陈焘洋,陈焘洋就顶他:“你再多派些捐,老夫连仿洋物都办不起。?w_a~n,b!e?n`g_o^.?c/o~m*”采办贡品非得依赖十三行不可,硕色只好缩小派捐的胃口。

唐英做粤海关监督时又重蹈覆辙。这个瓷痴本想把自己在广州研制的广彩瓷进贡给皇上,总觉得不满意拿不出手,于是就想到采办四件钟表献给皇上。唐英把行首严济舟叫来,严济舟当然会照办,但哭穷是行首一贯的做法。唐英一听严济舟哭穷,就叫他去采办广制钟表。谁知乾隆是钟表鉴赏行家,在唐英的贡物折上朱批:“此乃三等货也。”粤海关监督与其他地方官不同,乾隆通常不会在地方官的贡物上吹毛求疵,而粤海关监督的职守之一就是督办朝贡,乾隆又朱批:“包衣下贱,竟敢糊弄朕,该当何罪?”唐英也吓得好些天吃不下饭,还好,皇上念他年迈,以往烧制过许多皇上满意的瓷器,没治他的罪。这以后,无论是督抚关宪,还是十三行商,没人敢糊弄皇上。

和珅下的礼单,既未盖皇玺,也未盖官印,而是以军机大臣个人的名义下手谕:“十三行首商见字即办,皇上有谕:贡物务必西洋所制,办毕循旧例押解护贡至京。/l!u~o-l¢a+x!s_..c¨o^m/”

潘振承头都大了,他粗略估算了一下,没有百万银两办不下来。直接下手谕给十三行,这是怎么回事?为何要绕开粤海关?

粤海关贡物,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常贡”,即每年都必须办的,既指外商自发呈献的贡品,也指到外商手中采办的贡品;一类是“备贡”,粤海关留有备贡银,通常由内务府下礼单交粤海关采办。另外,海关监督个人还要向皇上进贡,新年呈进年贡,元宵节呈进灯贡,端午节呈进端贡,皇帝生日呈进万寿贡。无论哪类贡物,均由十三行具体承办。为应付备贡,乾隆七年,监督伊拉齐奏请定制,每年从海关收入中划出五万五千两备贡银,其中二万五千两按年解京,交内务府造办处,三万两留在粤海关,以备办贡品之用。如三万两不足办贡品,则另从杂税中补支。

面对内务府越来越贪婪的胃口,三万两备贡银远远不够,不够就叫十三行先垫着,减免行商应缴的杂税;杂税弥补还不够,就得由行商赔垫。行商是否赔垫,海关心里多少有数,对行商的巧取豪夺也会适度地收敛。因此,潘振承收到和珅手谕,马上去关部求见关正伊龄阿。

伊龄阿,佟佳氏,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司员出身,来广州任职前任两淮盐政,是个向盐商敲骨吸髓的高手,盐商也由此得到伊大人的额外关照。伊龄阿看了和珅手谕,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他不会跟潘振承点破,阴阳怪气地同潘振承道:“潘启官门路通天,结交上了万岁爷最宠幸的和中堂,本关除了妒忌,还是妒忌。和中堂把本关撇到一边,把美差全副托给启官,本关只能呆在一旁干瞪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清商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