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比较这段故事和《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史记》的历史世界是如何编撰的。.t?a-k/a`n*s*h?u~.?c′o.m′对于嫪毐之乱这一段历史,司马迁掌握的资料并不多,除了秦国史书上的一些简略记载外,余下的就是一些战国故事了。对类似于《说苑》所载的战国故事,司马迁站在历史学家的立场上作了鉴别和选取。他将故事最耸人听闻的部分,比如秦王一连杀了二十七人,茅焦是第二十八个,最吸引听众的部分,比如茅焦强硬地应对秦王,秦王又是如何戏剧性地走下殿来等等,都做了删节,只保留了茅焦说秦王的话中,关于迁徙母亲会引起各国背离,也就是会引发外交问题的部分。司马迁的这种取舍和解读是否恰当呢?
今天,我们可以站在历史学的立场上做一个合理的鉴定:一、司马迁敏锐地注意到嫪毐之乱这件秦国政权中枢的内乱,是有国际背景的,因而,他选取了故事中对于帝太后的处置不当,会引起相关的外交问题的内容。但是,为什么会引起外交问题呢?司马迁没有深入讲,从我们今天的研究结果来看,也许他自己也不清楚。¢墈¢书_屋? ?首?发~
二、茅焦是齐国人,自称[齐客]。他是有齐国背景的人,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在秦国的首都,能够直接请求谒见秦王,可见他不会是一般的人。合理的解释是,他应当是从齐国来到秦国的使者,他以外国使者的身分面见秦王,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为秦王分析驱逐帝太后出京对秦国外交的影响。有了这个认识,茅焦的话就便于理解了。
三、我们知道,嫪毐之乱,前前后后涉及三个外戚集团之间的兴亡,以夏太后为首的韩系外戚,以帝太后为首的赵系外戚,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他们都与各自的出生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嫪毐之乱结束后,韩系外戚失势,赵系外戚也瓦解了,只剩下楚系一家。这种楚系外戚一家独大的局面,不但会引起韩、赵,也会引起齐国的不安。这种内外交错的利害关系,应当就是茅焦所说的[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的背景。
四、故事的最后,有帝太后感谢茅焦的话:[将扭曲扳直,从败乱中复生,安定秦国的社稷]。/咸¨鱼/看?书\ ^已/发!布+蕞′芯.章?劫.这句话,是说嬴政迎回母亲,是将被扭曲的事情矫正过来了,将败乱的事情恢复过来了,秦国的政权由此而安定下来。这句话,是针对该事件对秦国内政的影响而言的。非常遗憾,司马迁没有采用这句话。这就是司马迁的疏漏了,他未能理解这件事情对于秦王嬴政安定秦国内政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
嫪毐之乱结束后,楚系外戚一家独大,这不符合秦王嬴政的利益。嬴政是帝太后的儿子,他从赵国来到秦国,以母家而言,他与赵系外戚最亲。养祖母华阳太后权高位重,楚系外戚势力强大,对他来说,应是如芒在背的事情。母亲与祖母不和,赵系外戚与楚系外戚争权,嬴政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如今楚系已经一家独大,再对母亲严厉处罚,不单是处置亲族关系不当,更可谓是犯了政治上的忌讳,过于依附一方,将会失去独立自主。正是基于这种忧虑,嬴政在茅焦的开导下,终于克制了感情上的冲动,冷静下来,采取了合于理性的政治行动,迎回母亲帝太后,平衡了与养祖母华阳太后的关系,对过于强大的楚系外戚作了一定的牵制。
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嬴政对被流放到四川的嫪毐的家臣们,不久也做了宽大的处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说,十一年九月,[复嫪毐舍人迁蜀者],对他们作了租税徭役的减免。
嫪毐之乱的真相,因为史书的失载和世人的误解而成千古之谜,秦始皇的人生,也由此而更加扑朔迷离。扑朔迷离的事情之一,就是受命主持镇压嫪毐之乱的三位大臣的命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