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嬴政即位改元,年仅十四岁,委政于太后与大臣。此时的太后,一共有三位,生母帝太后赵姬,亲祖母夏太后,养祖母华阳太后。三位太后当中,地位最为尊贵,权势最为强大的,是华阳太后。′墈^书^屋-晓′税-徃/ ¨追_嶵`歆\蟑`截′此时的大臣,吕不韦被尊为仲父,继续出任相国。昌平君二十六岁,是幼王的表叔,先帝的臣下,太后的至亲,跻身委以国政的大臣之列,也是不难想象的事情。
第八探洞,秦王政九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二三八年)。
秦王嬴政二十二岁,行冠礼亲政。嫪毐之乱爆发,三十四岁的辅政大臣昌平君与相国吕不韦和昌文君一道受命,领军平定叛乱,成为拥立秦王嬴政亲政的第一功臣。
5、昌平君的官职是什么?
嫪毐之乱爆发时,昌平君和昌文君与吕不韦一道接受秦王下达的[攻毐令],领兵镇压叛乱。这件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秦王知道了嫪毐发动叛乱的消息后,[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这道命令,是秦王命令的略写,接受[攻毐令]的三位大臣,第一位是相国,就是吕不韦,第二位是昌平君,第三位是昌文君。昌平君和昌文君都是封号,他们在接受王命时,究竟担当什么官职,史书里没有记载。昌平君是秦始皇的表叔,辅政大臣之一,他在接受秦王诏令时排名第二,地位仅次于相国吕不韦。以秦国的官职而论,大臣中地位仅次于丞相的人,应当是副丞相的御史大夫。所以,从地位的排名上来考虑的话,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合理的推想,嫪毐之乱爆发时,昌平君的官职,有可能是御史大夫。
我们的这个推想,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可以得到间接的旁证和支持。这个间接的旁证和支持,就是历史学界研究秦国行政文书得到的大量成就。
根据中日两国学者的研究,秦汉帝国的法律制度,非常严密而完整。诏令的下达,自有制度化的程序,最高政令的发布以各种诏书的形式下达。诏书的发令方,是王或者皇帝,诏书的接受方,第一位是丞相,其次是相当于副丞相的御史大夫。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当年,曾经下达了著名的[议帝号诏],下达诏书命令大臣们讨论秦王的名号,最终确立了[皇帝]的称号。这道诏令的下达,就是经由丞相和御史大夫的程序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王曰:[……号曰皇帝。他如议。]
这段文字,是秦王诏令的下达和臣下回答的摘录。大意是说,秦统一天下以后,秦王诏令丞相、御史大夫:[……寡人以渺小的身躯,兴兵讨伐暴乱,有赖于祖宗的神灵,六国国王都俯首伏罪,天下大定。现在如果不变更称号,则不能彰显成功,流传后世。希望议定帝号。]经过慎重议论以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代表群臣回复秦王,建议采用[泰皇]的称号,最后由嬴政改定为[皇帝]。
秦王的诏书,下达的对象是[丞相]和[御史]。当时的丞相有两位,是隗状和王绾,具体是哪一位呢?由回答来看,直接受令接诏的正是王绾。御史,是御史大夫的略写,当时的御史大夫是冯劫,他也是受令接诏的大臣。诏令由王下达丞相、御史大夫的程序,井然有序,清楚明了。
不想错过《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