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胡亥动摇了,喟然歎息道:「眼下先皇未葬,丧礼尚未完成,此时此刻,如何能以这样的事情去惊动丞相呢?」
赵高等待的就是胡亥的这句话。他知道,只要胡亥心动,事情就成了一半。在夺权的布局中,胡亥是关键居中的棋子,说动了胡亥,有了王者的棋局就可以启动。启动后的棋局之展开,在于丞相李斯的参与。到了这个时候,赵高益发感到时间和事情的紧迫。他知道,成败的关口到了,他必须说动丞相李斯。他忍不住出声喊道:「时机时机,迫在眉睫;整装出击,唯恐延误。」赵高宛若出笼的猛兽,浓浓地嗅到了猎物的生鲜气息。
三、赵高不是宦官而是全才
〈前言〉赵高是第一流的书法家、文字学家,也是精通法律的专才。他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武艺非同寻常,是秦帝国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材。
赵高是沙丘之谋的主谋,也是未来毁灭秦帝国的主要人物。有关赵高的身世,两千年来了解甚少而曲解甚多。东汉以后,赵高被丑化为宦阉,其家族也被丑化为宦阉家族,不实的成见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们知道,赵高是有儿女的人。他的女儿嫁与阎乐。阎乐任咸阳令,曾经参与望夷宫政变。这是赵高不是宦阉的明确证据。实际上,司马迁从来没有说过赵高是宦阉,不仅司马迁没有说过,东汉以前的所有史籍中都没有赵高是宦阉的记载。说赵高是宦阉的误解,一是出于对「宦」字理解的错误,二是基于错误的文字「隐宫」所作的丑化曲解。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宦阉的一条材料。然而,根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相当于王或者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于宫门者的登记册。秦汉时代,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的用语,都没有指被去势的男人出仕宫内官职,也就是后代所谓的「宦官」的语义。当时,被去势后的男人被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奄(阉)」,定义非常清楚。根据这个最新的材料,赵高是任职于宫中的宦人,也就是皇帝的亲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势的宦阉。
《史记?蒙恬列传》说「赵高兄弟皆生隐宫」。这是赵高被曲解为宦阉的另一条材料。「隐宫」一词,本来语义不明。东汉以后,一位为《史记》作注解的刘姓人士借题发挥,他将「隐宫」之「宫」解释为去势的宫刑,进而衍申说赵高的父亲受宫刑去势,母亲与他人野合生下了赵高兄弟。赵高兄弟冒姓赵,也受宫刑被去势成了宦官。谎话越编越大,越编越痛快,于是以讹传讹,到了唐代以后,赵高一家都是宦阉的不经流言,就逐渐固定下来。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早就根据「睡虎地云梦秦简」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是「隐官」的误写。「张家山汉墓竹简」出土以后,隐官的意义更加清楚明白。隐官,既用来指称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也用来指称刑满人员的身分,与宫刑和去势完全没有关系。
不想错过《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