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老将带新锐(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朱明夷又看向李来亨:“记住,尤将军是你的主帅,他的命令便是军令。¨k`e/n`k′a*n*s+h·u′.¢c¢o^m/但遇事也要活学活用,敢想敢为。本王相信,这次北上,会让你真正成长起来。”
李来亨跪地磕头:“末将谨记殿下教诲!不成大器,誓不还乡!”
“好小子!”朱明夷笑道,“起来吧,回去收拾行装,明日随尤将军一同启程。去吧,榆林城下,让鞑子见识见识我秦军新锐的厉害!”
李来亨起身退下,眼中满是坚毅与决心。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机遇,更是秦王殿下对他的考验。从此刻起,他不再是单纯的将门子弟,而是肩负重任的秦军大将,未来的战事,将由他这样的年轻将领来书写。
命令下达,整个关中,这台刚刚组装完毕、磨合不久的巨大战争机器,伴随着秦王的意志,开始隆隆运转起来。秋风萧瑟,却卷起了漫天的战意。一场决定关中命运,甚至可能改变天下走向的大战,已是箭在弦上。
时入腊月,寒风如刀,刮过潼关古老的城墙,发出呜咽般的嘶吼。关城内外,早已不见了往日的商旅驼队,取而代之的是森严的壁垒和肃杀的兵气。
侯天禄顶盔贯甲,站在潼关最高处的箭楼上,赤红的面膛被冻得有些发紫,铜铃般的眼睛死死盯着关外那片白茫茫的雪原。他身后,是同样披坚执锐的王卫钦。与侯天禄的焦躁外露不同,王卫钦显得沉静许多,目光锐利,不时扫过城下严整的军阵。
按照秦王之前的部署,二人统领的破军营、铁壁营十万主力,已在潼关内外布下了三道防线,如同张开的巨网,只待猎物上门。
关前二十里,地势稍高的坡地上,是第一道防线。五千名装备了莫辛纳甘步枪的神机营精锐,与一万名手持新式火铳的铁壁营老兵混编,依托临时构筑的胸墙和工事,黑洞洞的枪口指向前方。阵地之后,是两百门大小不一的火炮,炮口蒙着油布,静待轰鸣。
再后方数里,是第二道防线,也是主力所在。近五万名破军营与铁壁营的步卒结成了数个巨大的空心方阵,长矛如林,火铳密布,外围还有五千名弓箭手作为补充火力。阵型厚实,如同磐石。
更远处的侧翼山谷中,隐伏着最后的预备队。近两万名步兵枕戈待旦,而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万骑兵,虽然并非秦铁狼亲领的主力,但马匹皆是新换的北地良驹,骑士也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或归化的蒙古精锐,旗帜上绣着狰狞的狼头,正是秦宁卫的标志。这是朱明夷特意留下的“奇兵”,用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侧翼威胁。
“老王,你说殿下这布置,真能挡住鞑子?”侯天禄搓着手,哈出一口白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按捺不住的战意,“鞑子骑兵凶悍,可不是李闯那些流寇能比的。”
王卫钦拢了拢身上的披风:“殿下的‘三线口袋阵’,层层设防,火力远近结合,又有骑兵策应。更别说那些神机营的神机铳,还有那些‘飞天铁罐’,专治各种不服。咱们只要按令行事,依托工事,不浪战,鞑子想一口吞下潼关,怕是做梦。”
侯天禄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白牙:“老子就盼着他们来啃!这几个月在西安练兵,骨头都快闲酥了!正好拿鞑子的脑袋,给老子的斩马刀开开荤!”
正说着,远方地平线上,隐隐出现了一片移动的黑线,并迅速扩大。紧接着,是低沉如闷雷般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响,震得脚下的城砖都微微发颤。
“来了!”了望哨声嘶力竭地喊道。
侯天禄和王卫钦精神一振,同时举起千里镜望去。
喜欢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不想错过《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