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藏经阁的微尘(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蕴文池的温润包裹着四肢百骸,精纯的文气与生机如同最耐心的工匠,一丝丝修复着陆守拙强行催动“断灭”真意带来的道星裂痕与经脉暗伤。00小税王 蕞鑫漳劫埂鑫快池水氤氲的雾气模糊了视线,也暂时隔开了西北血海的硝烟与邪神之眸的冰冷凝视。
守藏史留下“静心调养”的嘱咐后便离开了。偌大的蕴文池畔,只剩下水流潺潺与陆守拙悠长而艰难的吐纳声。他闭着眼,并非沉睡,而是将心神沉入识海,内视着那枚光芒黯淡、四道星环(理、正、养、守)运转明显滞涩的混沌道星。强行斩断邪神湮灭法则的反噬,远超想象。道星核心那点自我意志烙印虽依旧坚韧,却如同蒙尘的明珠,需要时间与沉淀去擦拭。
五日后,当体内翻腾的气血终于平复,道星裂痕在池水滋养下初步弥合,虽远未恢复巅峰,但至少行动无碍时,陆守拙第一次主动离开了蕴文池的范围。守藏史为他准备的青色学子服柔软舒适,却让他有种奇异的陌生感。他习惯了粗布麻衣,习惯了在泥泞与血污中挣扎,这代表着秩序与传承的服饰,像一层无形的壳。
他没有急于去探索学宫全貌,也没有立刻寻找守藏史请教高深法门。一种源自“理”之星环的本能,一种经历生死大战后对自身根基的审视,驱使他走向了学宫最基础、也最浩瀚的所在——藏经阁。
藏经阁并非守藏之殿那等核心禁地,而是对所有学宫弟子开放的典籍海洋。它坐落在一片青翠的竹林掩映之中,是一座占地极广、层叠而上的巨大木石结构楼阁。飞檐斗拱,古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墨香以及岁月沉淀的独特气息。踏入其中,喧嚣顿止。高耸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尽头。*兰,兰·闻·血! ?追,蕞,薪?蟑,洁_书架上,竹简、帛书、线装古籍、甚至一些非金非玉的奇特载体,分门别类,浩如烟海。穹顶很高,镶嵌着能自动调节亮度的柔和光石,光线透过雕花的木窗棂,在排列整齐的书脊和光滑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安静。一种沉淀了无数智慧的、令人心安的安静。只有极轻微的翻页声、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以及学子们压得极低的讨论声,如同微风吹过林梢。
陆守拙站在入口处,一时竟有些恍惚。这与窝棚的破败、血海的腥风、遗迹的冰冷,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他深吸一口气,那混合着墨香与旧纸的气息涌入肺腑,奇异地抚平了他心中残留的戾气与焦躁。
他没有去触碰那些标注着“秘传”、“禁法”的区域,而是径直走向了最底层、最靠外、也最不起眼的一个区域——“文脉源流·基础经义”。
书架上的典籍大多陈旧,书页泛黄,甚至有些边角磨损。他随手抽出一本《文心雕龙注疏》,纸张的触感粗糙而真实。翻开,是工整的蝇头小楷,阐述着文章之道、心性修养。文字质朴,道理却直指根本。他又拿起一本《浩然正气歌集解》,里面不仅有原诗,更有历代大儒对其蕴含的“正”之真意的不同解读与感悟结晶。
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东西。是任何一个有志于文道的学子启蒙时都可能接触到的。但对于陆守拙而言,却如同久旱逢甘霖。
他在西北血海的战斗中,引动过星枢伟力,感受过“定序”的浩瀚;他手持“道陨”,斩出过蕴含“厘定”与“破灭”真意的剑罡;他更在生死关头,以“守”护星火,以“正”诛邪魔,以“养”维平衡。齐盛暁税徃 免沸岳黩这些体验深刻入骨,却如同散落的珍珠,缺乏一根清晰的理论丝线将其串联、阐释、升华。
此刻,捧着这些最基础的经义,那些在战斗中模糊感知到的“理”、“正”、“守”、“养”的真意,仿佛找到了源头,找到了注解。字里行间,先贤们用平实的语言,阐述着天地运行的秩序(理),人间正道的坚守(正),滋养万物的慈悲(养),守护传承的坚韧(守)。这些道理,不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与他血与火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找了一个靠窗、光线充足的角落席地而坐。阳光透过窗棂,在泛黄的书页上跳跃,细小的尘埃在光柱中飞舞。他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时而蹙眉思索,时而恍然点头,指尖无意识地在书页上划过,仿佛在触摸着文字背后流淌的智慧长河。
(初起的涟漪)
“喂!让让!你挡着光了!”一个略显粗粝、带着不耐烦的声音打破了角落的宁静。
陆守拙从书页中抬起头。一个身材异常高大魁梧的少年站在他面前,几乎挡住了大半扇窗户的光线。少年穿着“百战院”特有的黑色劲装,肌肉虬结,皮肤黝黑,浓眉大眼,此刻正皱着眉头,一脸不爽地看着他。他手里拿着一卷厚厚的《上古战阵图解》,显然也是来查阅资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浩然血》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