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攻陷沈、辽(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万历驾崩后,太子朱常洛继位。¨c?n_x.i!u?b¨a¢o+.\n¨e!t.
可朱常洛也没安稳多久,即位后身体不舒服,郑贵妃指使亲信太监献上一种红丸,说吃了能强身健体、长生不老。
这郑贵妃就是万历宠妃,当年还为了儿子朱常洵和朱常洛争过皇位继承权,她能安什么好心?
朱常洛也没多想,一口气吃了两颗红丸,本想快点好起来,结果适得其反,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驾崩了。
是不是郑贵妃下的毒手,“红丸案”成了明末三大疑案之一。
朱常洛死后,他的长子朱由校即位,也就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明熹宗,
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
他在位时不理朝政,就喜欢拿着斧头、锯子做家具,做出来的家具相当漂亮,号称“赛鲁班”。
朝政都交给太监魏忠贤打理,魏忠贤成了实际上的“二皇上”。
这时候,东林党和阉党开始争权。
守辽东的熊廷弼为人正直,既不投靠阉党,也不靠拢东林党,保持中立。
可在当时朝廷混乱的情况下,保持中立根本行不通,你要么站阉党那边,要么向东林党靠拢。
熊廷弼不会见风使舵,说话办事直来直去,得罪了不少大臣,自然招人记恨,其中最恨他的要数姚宗文。
这姚宗文为啥这么恨熊廷弼呢?
姚宗文是浙江慈溪人,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进入仕途,一开始做户科给事中。.暁!税!宅+ ¨首?发′
他为了升官,曾求熊廷弼推荐,可熊廷弼觉得他能力不行,没答应,姚宗文就对熊廷弼怀恨在心。
熊廷弼当上辽东经略后,朝廷派姚宗文去辽东检阅兵马,姚宗文只知道索贿,不懂军事,和熊廷弼意见不合,两人的怨恨更深了。
后来姚宗文投靠了魏忠贤,魏忠贤要迫害忠良,姚宗文为了泄私愤,就开始攻击熊廷弼,
说熊廷弼治理辽东一年多,既不训练兵马,也不排兵布阵,对士兵严苛,不安抚百姓,总之就是污蔑熊廷弼啥都没干。
姚宗文三天两头在皇上面前告状,再加上皇上昏庸,一门心思做木工,朝政被魏忠贤操控。
做的好好的熊廷弼,多次遭到斥责,心里生闷气。再看朝廷烂成这样,心灰意冷,就向皇上请辞,说:“我不干了还不行吗?”
就这样,魏忠贤借此机会撤了熊廷弼的职,派袁应泰接替他。
……
袁应泰是陕西凤翔人,也是进士出身。
他治理地方有一套,特别是治理水患很有办法,可对军事一窍不通。
他上任后,放弃了熊廷弼以防御为主的策略,这可让努尔哈赤看到了机会。
绕了一大圈,回到了主题,机会来了,是袁应泰给了努尔哈赤机会。
袁应泰上任没多久,蒙古部落遭遇大旱,蒙古人都往辽东跑。/E`Z^小+说¢罔* ′首¢发~
袁应泰心善,就把他们收留了下来,安置在辽阳和沈阳两座城里。
当时有将领提醒,收留这么多蒙古人,小心后金的奸细混进来。这话不是没道理,毕竟当时满蒙关系挺好。
可袁应泰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利用这些蒙古人对抗后金军。
后来打了几次小仗,蒙古人表现得很卖力,将领们也就没话可说了。
其实这都是努尔哈赤的阴谋,他和蒙古人串通好,骗袁应泰收留更多的蒙古人,后金军士兵就化装成蒙古人混进了辽、沈二城。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十日,努尔哈赤觉得时机成熟,率领大约6万八旗军,沿着浑河水陆并进,向沈阳进发。
第二天夜里渡过浑河西进,抵达沈阳城东七里处的浑河北岸驻扎下来,随后派士兵去侦察明军的布防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