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22章 孙承宗去职

第22章 孙承宗去职(1/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孙大帅亲自来辽东支持自己的工作,这让小袁心里暖洋洋的,他知责任重大,不敢有半点懈怠,决定打造出一道坚固的防线。*k^u¨a?i\d,u\b′o?o/k..,c?o¨m+

为了让防线更稳固,孙承宗和袁崇焕发动官兵和百姓,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在现在的葫芦岛兴城市,对破旧的宁远城进行加固和修缮。

要是按老一套,挖个壕沟、小修小补,那没啥特别的。

但这次不一样,袁崇焕想法子搞到了一种新式武器——红衣大炮,一共买了十二门,打算把这些大炮架到城头上。

这在当时可没人干过,以往只听说大炮装在船上,没听说架在城头的。

袁崇焕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就把大炮架上了城头。

这红衣大炮,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武器,威力大、射程远,据说能打三里地,敌人根本没法靠近城池。

听说这些大炮是从澳门葡萄牙水军手里买来的,炮身上还刻着葡萄牙制造的字样呢。

为了让大炮发挥最大威力,袁崇焕制定了“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战略策略。

“以台护铳”,就是在城头上修建十二座专门的炮台,用来保护这些宝贝疙瘩。

十二座炮台突出在城墙外,就像城墙伸出去的小堡垒,修得特别坚固,既能保护大炮不被敌人破坏,又能让炮手安全操作。·看?书*屋-晓¨说_王! ^蕞`芯,蟑/踕\更,芯/哙?

炮口还能左右摆动,从各个角度轰击敌人;

“以铳护城”,就是用红衣大炮保卫宁远城,敌人要是来攻城,还没靠近城墙,就会被炮弹炸得人仰马翻;

“以城护民”就好理解了,宁远城能保护城里老百姓的安全,只要老百姓躲在城里,就能避开外面的战火。

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努力下,宁远城变得固若金汤,将帅二人站在城头远望,心说后金军胆敢再侵犯,管教他有来无回。

袁崇焕用手摸着闪着寒光的炮身,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

努尔哈赤的密探把这些情况传到了沈阳。

这里得解释一下,努尔哈赤迁过三次都城。

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城称大汗,把赫图阿拉城定为都城。

过了五年,也就是1621年,他把辽阳定为了都城。

在辽阳待了四年,到1625年,又把都城迁到了沈阳。

据说算命先生说沈阳是块宝地,能保佑满族世代昌盛,所以努尔哈赤把沈阳命名为盛京。

你看努尔哈赤逐渐往大明这边使劲地挤,恨不得跨过山海关。

努尔哈赤听了汇报,带着几名随从,偷偷来到宁远附近进行观察,他发现宁远城防御得滴水不漏,心里直发怵,不敢轻易进攻。~白·马+书¢院~ `蕪*错+内.容-

而且那时候,后金内部矛盾重重,努尔哈赤想趁这机会整顿一下后金内部秩序。

……

后金主要是女真人建立的,努尔哈赤夺取的广宁、沈阳等地,都是汉民和女真人的混居地。

有些汉人受不了满族奴隶主的压迫,起来反抗。

他们为了不让女真贵族得到土地和粮食,宁可烧了房子和粮食,民族矛盾相当尖锐。

有一天,一个女真奴隶主哆哆嗦嗦地来报案:“大汗,汉人佃户又杀了镶蓝旗的三个包衣。”

包衣就是满族奴隶主家的家奴。佃户找不到对奴隶主下手的机会,就对他们的仆人下手。

努尔哈赤还没说话,他儿子莽古尔泰把腰刀拍在几案上,气呼呼地说:“父王,要我说,干脆把辽东汉人都杀光,省得心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