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反间计(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己巳之变”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试探中,皇太极发现大明除了袁崇焕难以对付之外,其他将领根本不值一提。*墈?书*屋`晓¨说¨徃, !首¢发′
过了年之后(天聪四年)正月,范文程再次向皇太极献策:
“大汗,袁崇焕乃是我大金进犯中原的最大阻碍。我们何不再次进犯中原,引他离开辽东,然后找机会除掉他。”
如果打攻城战,后金军不是袁崇焕的对手,如果打野战,袁崇焕很难战胜后金军,双方各有强项。
皇太极听后,欣然点头,称赞道:“此计甚妙,就依先生所言行事。”
明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皇太极再度亲率十万人马,取道蒙古,突破明长城喜峰口,迅速直逼北京城下。
实际早些时候,袁崇焕就上书崇祯皇帝,着重强调一定要加强比如喜峰口段薄弱的防御,提醒皇上后金军兴许从这里突袭京城。
明朝初年,为防备蒙古人的侵略,明成祖朱棣下令对北方边防加强修筑,
设立了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陕西、延绥、宁夏、甘肃九大边防军区,即所谓的“九边”。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酒泉,绵延数千里,一堡一台都有驻军把守,
到了明后期,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辽东,其他8个防卫堡垒几乎废驰无人把守。′x-i\n_t/i·a!n~x`i?x_s-..c_o!m?
袁崇焕提醒皇上加强其他八个堡垒的防卫,可惜崇祯没往心里去。
后来堡垒形成了镇,八个堡垒成了八镇。
崇祯没加强防备,主要原因是明朝财政紧张,很不幸,被皇太极钻了空子。
朝堂之上,文官们还在不停地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内阁首辅温体仁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联合党羽弹劾礼部侍郎钱谦益,指控他在科举考试中营私舞弊。
双方在朝堂上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全然不顾皇太极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皇太极进攻北京城的消息传来,举国震惊。
崇祯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大殿里不停地来回踱步,嘴里喃喃自语:“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袁崇焕更是心急如焚,他深知一旦放弃宁远城,明朝的防线将无人可守。
可是崇祯帝紧急传诏,命他回防京城,诏书一日十道,无奈之下,他只得带兵回京解京城之围。
其手下大将祖大寿、满桂、赵率教也纷纷带兵回救京城。
皇太极的目的就是要引袁崇焕离开辽东,如今目的已然达成,便决心除掉袁。
京城保卫战打响了。
……
此时崇祯四方发布勤王诏书,其中一位女将军秦良玉接到诏书带兵赶来了。+第¢一^墈-书_枉^ ~免+费·粤^黩,
秦良玉,今重庆忠县人,明末着名的女将军。
她接到勤王诏书后,即刻带领三千白杆兵,捐出家产充当军饷,星夜兼程赶往了北京,驻军永定门外。
此时皇太极军队已经严阵以待,各地勤王的官兵虽有二十多万人,但都畏惧清军铁骑,无人带头出战,
只见秦良玉挺身而出,主动向皇太极的八旗军发起了进攻,其率领的白杆兵作战勇猛配合默契,大败多尔衮的精锐部队。
袁崇如同一位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指挥家,有条不紊地调度各方军队,与祖大寿等将领密切配合,将军队的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