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崇祯之死(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崇祯帝诛杀了三位堪称中流砥柱的官员,分别是袁崇焕、孙元化和杨嗣昌。.武/4·墈?书′ ^无¢错,内,容·
袁崇焕乃是镇辽名将,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将袁崇焕杀害,自毁长城。
孙元化是明朝的军事将领兼火器专家,上海川沙人,他还是徐光启的学生,师从徐光启学习西洋火器、天文、地理等知识。
在辽东战场上,他积极引进和制造西洋火器,誓言要把大明军队打造成“火炮军”,
然而壮志未酬,后来因其部下叛乱,被崇祯帝问罪处死。
杨嗣昌是颇受崇祯帝器重的大臣,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来围剿农民军。
由于一些决策失误导致战事失利,最终忧郁而死,也可算是间接因崇祯帝施加的压力而死。
崇祯帝多次下诏申斥党争,却屡禁不止,东林党和阉党余孽在朝堂上争吵不断,致使正确的决策难以执行,耽误了许多大事。
崇祯算得上是一位勤奋的皇帝,然而他对勤奋的理解有误,事事亲力亲为,反倒让臣子们在一旁看笑话。
早在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崇祯的宠妃田妃,就曾苦苦劝说他效仿南宋,迁都南京以暂避锋芒,
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崇祯帝固执己见,拒绝了这一建议。
他放不下自己的尊严,也不愿面对放弃京城的耻辱,宁可选择自杀,也没有勇气去尝试复兴大明江山。+飕¨嗖*晓`税.旺? ,已/发·布-最/歆.璋~結`
此外,李自成曾与他议和,只要朝廷承认李自成这支队伍的合法性,李自成立马就开赴辽东攻打皇太极,
但是臣子们争着做忠臣,破坏了与李自成的议和,最终议和失败。
原本有多条路可以避免大明朝的覆灭,然而崇祯却选择了自我毁灭这条路。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开始猛攻京城,崇祯急忙下诏命定西伯唐通和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进京救驾。
然而当唐通带兵走到居庸关时,被起义军包围,无奈投降了起义军。
吴三桂接到诏书后,急忙带部队往北京赶,其他将领磨磨蹭蹭持观望态度,无人真心来救援。
最终,崇祯帝没有等到援军到来,绝望中逃至煤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时跟在他身边的只有太监王承恩。
崇祯帝上吊时,王承恩哀求道:“皇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大不了奴才保护着您,
咱们混在逃难的人群中跑到南方去吧,南京可是根基所在啊!”
崇祯帝说:“王公公,等我死后,你逃走吧,朕不怪你!”
说完,崇祯帝脱下夹袍,磕破手指,在下摆处写下了这样几行字:
“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狐^恋¨蚊^血~ .追¨蕞.歆?章_截*”
停顿片刻后,又写道:“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写完,崇祯帝便上吊而死。
太监王承恩也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上上吊而死。
看到了吧,崇祯至死都不检讨自己的责任,把所有过错都推给手下大臣,我就想问崇祯,到底你是皇上,还是大臣是皇上?
后来,崇祯上吊的那棵树被称为“罪槐”,意思是吊死了皇上,有罪。
还有人给这棵树加了一道铁链。若干年后,不知是谁为这棵大槐树鸣冤,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枷锁。”
皇上死了,大臣们躲了起来,李自成顺利进入北京城,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明王朝就此灭亡。
……
镜头切换,此时远在辽东的睿亲王多尔衮力排众议,拥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即顺治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