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皇叔父多尔衮(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大清也要节省开支,多尔衮命有关部门,就在田妃墓的基础上,修修补补,盖围墙,竖石碑,规模看上去像帝王的陵墓一样,
凑合着用吧,能起到安抚汉人的作用就行了,没人真心为一个死去的皇帝干点事。
你还别说多尔衮这些招数还挺管用的,忽悠了许多人,汉人逐渐不再那么仇恨大清了。
刚安生没几天,多尔衮在一些满人大臣的撺掇下,发布了剃发、易服令。
目的就是从心理上彻底征服汉人,让汉人接受满族人的统治。
这个剃发易服令,其实在辽东一直推行,有时候矛盾太激烈了,就会停一停,等缓和了,接着推行。
多尔衮看到稳定下来了,就颁布了剃发令。
大清为何留辫子呢?满族人骑马打猎,他们为了防止头发挂在树枝上,于是在头顶留一片,也就铜钱大的地方,其他全部剃掉,
他们认为头顶是天神保佑的地方,必须留着。头发长长后梳辫子,明初的这种发式叫“鼠尾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人格满人认知不同,汉人认为发肤受之父母,不可以损毁,剃发就是不孝,大逆不道,这是孔子的理论,所以极力反对多尔衮这项政策。
汉人官员也反对,多尔衮一看不能强推,怕激起矛盾,于是暂停执行。
总之京城局势没有因为更朝换代出现大的波折。
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尔衮想到了迁都,于是在会议上提出了迁都:
“各位同僚,今召集大家来,就是商议迁都问题。定个日子,把顺治皇帝从盛京接过来,举行一个仪式,就算大清入驻中原成正统了。”
当时济尔哈朗表示反对,理由是满汉不一条心,咱们来京城等于进入汉人窝,留下官员治理即可。
说白了就是不愿意离开故土,在老家深耕了人脉,来北京还要从头再来。
讲真多尔衮征求大家的意见,只是做做样子罢了,他已经拿定了主意,谁能改变他的想法呢?
多尔衮一脸严肃说道:“太宗生前说,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难道大家忘了吗?”
大家都没听到太宗说过这句话,谁也没吱声。
“既然没人说话,这事就这么定了,多铎,你明天带着人马,去盛京把皇上,太后等人接过来。”
“是,”多铎是多尔衮的弟弟,能不听哥哥的话吗?
长话短说,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顺治帝和太后等人,从盛京(今沈阳)来到了北京。
十月初一,顺治帝在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登基大典,尊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年号顺治,正式宣告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
顺治帝进入了北京,但是皇帝只有七岁,他没有处理国政的能力,还是多尔衮说了算,顺治来与不来没多大意义。
另外多尔衮还故意不培养顺治,不让老师教给福临治国理政的知识,让他像傻子一样活着,这样多尔衮就可以长期控制朝政了。
这和慈禧拥立一个三岁的小孩溥仪是一样的道理。溥仪小的时候,慈禧让宫女和他玩,长大后的溥仪都被宫女玩废了。
顺治七岁没有控制力,不是掏鸟蛋就是逃学,没少让他母亲孝庄皇太后操心。
这都是多尔衮背后使得坏,顺治从小就产生了“恨母”情结。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