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一下江南(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秋意渐浓,紫禁城的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二`8/墈?书,罔? ′免`沸?粤-犊+
康熙帝面前几案上,铺开来是一张大清江南图。
他的目光盯着东南和西南,那里是他称帝前,听祖母讲江南文人墨客风花雪月故事的出处。
康熙站起身来,思绪万千:朕已经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这一年是收复台湾后的第一年。)
国家初现安定之象,但朕心中始终有一件大事未了——江南的河工问题。
当时的江南,是大清的经济命脉,岁供优质且多,然而黄河、淮河的水患不断,威胁着这片富饶之地。你说能不让康熙忧虑吗?
说实话,当个好皇帝不易,但当个操蛋皇帝并不难,像明朝的木匠皇帝,一生就没离开过紫禁城,
朝中大事让魏忠贤管理,明熹宗朱由校从来没忧虑过。
康熙帝踱到廊道,深深嗅了一口新鲜空气,心中思忖:若不能解决水患,江南的百姓难以安居乐业,国家的根基也难以稳固。
“朕要走出去,深入了解南方情况,如此才能解决水患。”
主意一定,康熙开始了他一生中的首次下江南。
……
九月二十八日,康熙皇帝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北京出发。
随行的有亲王、皇族、侍卫、文武百官,还有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官员。
他们一路南下,经过永清、霸州、河间,最终抵达山东德州。¨h¨u_a,n_x*i~a*n-g.j·i+.~n+e¨t¨
沿途,康熙多次微服私访,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
在德州,当地的官员前来迎驾,“不知皇上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平身吧,朕不想惊动百姓!”随后康熙询问河工的进展。
他得知,尽管河道总督靳辅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黄河的水患仍未彻底解决。
康熙帝心中疑虑重重,“怎么当地治水丰富的官员,对水患束手无良策呢?”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康熙带着两名侍卫来到了河道上。
……
微风吹来令人惬意,河堤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
“老人家,你这是做什么呢?”康熙热情询问在河堤忙活的一位老者。
“年轻人,我除了干活,还会什么呢?”
经过交谈,康熙得知这老丈名唤张鲁生,祖传木匠手艺,专造治水器械。
老人抬眼看,见来人锦衣玉带,却作书生打扮,便指着堤上新筑的月牙坝道:
“这石闸形似鲁班锁,是老夫的杰作,老夫检修一下,你看若榫卯不合,春汛必溃。”
康熙心头一震。前日刚收到密报,说新筑堤坝有偷工减料之事,并且各州县各修自己的那一段,这就造成参差不齐,水桶能否盛水,在乎最短的那一块板。
康熙似乎悟出了一点道理,笑问:"老丈可会解这鲁班锁?"
张鲁生从怀中掏出一方木匣,九曲连环的机关咔嗒作响:“这位先生,治水如解连环,须得顺势而为,相互配合。·兰~兰-雯?穴` ¢已¨发·布/醉\歆·章/洁¨”
老者走近康熙,欲让其看清楚鲁班锁的构造……
老者举动让侍卫大吃一惊,“沧浪浪”已亮出腰刀。
“退下!”康熙喝止侍卫,接过木匣把玩,“朕……真要多谢老丈指点。治水还需上下游配合,你说是不?”
老者频频点头。
当夜德州行宫灯火通明,河道官员换了三批值守。
夜里,康熙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心中思忖,这次南巡,不仅要视察河工,还要寻找解决水患的良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