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废黜太子(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康熙见朝堂之上众臣子因举荐太子老师一事噤若寒蝉,不禁眉头微微蹙起,心中涌起一丝不悦。+j-i/n·c?h_e.n^g*h,b·g\c′.\c*o^m!
就在这时,索额图走出队列,恭敬地抱拳说道:“陛下,臣举荐一人,乃詹事府詹事汤斌。
此人学识渊博,对儒家经典钻研颇深,且品行端正,堪称道德楷模,定能胜任太子之师这一重任。”
明珠见此,也连忙上前附和道:“陛下,少詹事耿介亦是难得的贤才。
他清正廉洁,治学态度严谨,可辅助太子研习学问,为太子的学业添砖加瓦。”
康熙微微点头,对二人的举荐表示认可,又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吏部尚书达哈塔,亦是满腹经纶之人,其见解独到,可一同教导太子,使其能博采众长。”
“皇上所言极是。”众臣子纷纷附和道。
退朝之后,康熙一刻也未耽搁,即刻宣汤斌、耿介、达哈塔三人入宫。
三人接到旨意,不敢有丝毫懈怠,匆匆赶来,在御书房外整齐跪地,恭敬叩见。
康熙看着他们,和颜悦色地说道:“朕将皇太子托付于你们,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望你们倾尽全力,以自己的才学和品德,教导他成为能担当起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材。”
汤斌等人听后,心中既感荣幸又觉惶恐,连忙伏地谢恩。
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下,汤斌是清朝声名远扬的理学家,他的学识渊博,品德更是为众人所敬仰,端正无疵。
耿介同样是当时的饱学之士,以清正廉洁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着称于世。
他们在被康熙委以教导胤礽的重任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引导胤礽深入学习儒家经典,领悟其中的文化精髓,同时着重培养他的治国理政才能。.暁!税!宅+ ¨首?发′
随后,康熙多次听他们的授课,提出授课内容务必做到深入浅出,要以太子易于理解的方式,让他深刻领悟其中的精髓要义;
而在品德培养方面,嘱咐要将仁善、谦逊、宽厚等美德,融入到对太子的教导之中。
末了,康熙语重心长地说道:“朕对太子寄予了殷切的厚望,你们的教导,关系着我大清未来的兴衰荣辱,切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汤斌等三人跪地,重重地叩首:“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为教导太子鞠躬尽瘁,万死不辞!”
待三人退下后,康熙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期许,希望胤礽能在这些良师的悉心教导下,将来挑起大清江山社稷的重担。
这正是,盼子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
实事求是地讲,在 25 岁之前,太子胤礽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他举止温文尔雅,饱读诗书,知书达礼,无论是学问还是品德,都没有辜负老师的辛勤教导和父皇的殷切期望。
然而,随着太子之位逐渐稳固,他的身边开始聚拢了一大批党羽。
在这些人的阿谀奉承之下,胤礽渐渐迷失了自我,内心滋生出一种唯我独尊的傲慢,甚至连自己的父亲康熙,都不放在眼里。
康熙察觉到太子的变化后,常常暗自叹气,可每次又忍不住安慰自己:或许只是一时迷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慢慢成熟,懂得担当的。
有时,书本上所教导的道理与一个人的实际行为,会出现巨大的偏差,甚至背道而驰。
太子胤礽便是如此,他曾经所学的孝顺、兄弟恭悌等美德,随着时间的推移,仿佛在他心中渐渐消散。
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太子,一次又一次地让康熙痛心疾首。,二!八!墈-书/旺~ .勉-废*悦+渎~
直到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康熙第六次南巡后的次年,康熙终于对胤礽失去了耐心,盛怒之下,做出了废黜太子的决定。
太子胤礽被废时年仅34 岁,仔细想想,培养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康熙实在是极不情愿走到这一步。
做出这个决定后,康熙心力交瘁,病倒在床。
在恍惚之中,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过去,那些太子对他造成伤害的场景,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
“一个人究竟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面目全非?”康熙满心困惑与痛苦,他赫然发现,自 25 岁之后,太子就像被恶魔附了身,性情大变。
曾经的谦恭有礼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乖戾暴躁、骄奢淫逸,完全不顾及皇室的尊严与法度。
例如,他常常随意凌虐贵胄大臣,平郡王讷尔素、贝勒海善等皆未能幸免,惨遭其鞭挞之苦。
“奶奶滴,信不信老子打死你们,你们不知道吃谁的饭吗?再敢顶嘴,让你们去见阎王!”胤礽像骂孩子一样骂臣子们。
甚至在康熙面前,他都敢公然辱骂老师徐元梦,“老东西,有学问了不起了!”老师不敢言语。
胤礽的行径,实在令在场的人瞠目结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