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南山集》一案(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南山集案是清朝“文字狱”中的一桩案件,这个案件其实并不复杂。?幻.想?姬, ?首*发¢
有个叫戴名世的人,在其着作《南山集》里写了些不该写的内容,说了些不该说的事。
正巧被清朝的监察官员看到,于是便将他告发,皇上大怒,将他处死,就这么简单。
表面看并不复杂,可深入探究的话,还是存在一些蹊跷之处,下面我就把这个故事从头至尾讲述一遍。
……
康熙五十年深秋,北京城内秋风乍起,人们缩着脖子匆匆往家赶。
此时,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正端坐在书房前,他目光犀利,反复翻看着手中的书页,时而瞪眼,时而凝眉。
“怎么这么大胆,太狂妄了!”赵申乔生气嘟囔着。
赵申乔是江苏常州武进人,康熙九年考中进士后步入仕途。此人工作认真,秉公办案,不畏权势,是个优秀官员。
后经李光地举荐,担任浙江布政使。
经过多年奋斗,康熙49年,66岁的老赵擢升为左都御史,成为康熙手下着名的监察官员。
老赵看的是什么书呢?又是皱眉又是瞪眼,是《金瓶梅》?《水浒传》?
都不是,而是翰林院编修戴名世所着的《南山集》。书中内容有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
书中有许多关于南明的年号和事件,在当时是不能提及南明年号的,若要提及年号,只能称“流寇”“伪明”等。
然而戴名世却用正统年号称呼南明皇帝,用正常编年史记述事件,老赵想学习司马迁那样据实写史。
这被敏锐的赵申乔抓住了把柄。本来,专挑官员毛病的监察官员,政治敏感度就很高,
何况戴名世如此明目张胆地在书中歌颂、美化南明,这让老赵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小?税*宅- ¨追¢罪.辛¢蟑!节?
“来人!”赵申乔突然喊道。
一名幕僚匆匆走进书房,恭敬地问道:“大人,有何吩咐?”
赵申乔把《南山集》猛地推到幕僚面前,严肃地说:“你看看,这书中内容妄议时政,言语多有狂悖之处,显然是对朝廷大不敬!
奶奶滴个腿!戴名世恃才放旷,若不加以惩处,如何维护朝廷纲纪?”
幕僚小心翼翼地拿起书,快速浏览了几页,心中也不禁一惊,但还是谨慎地说:
“大人,戴名世在文坛颇有名望,是江南文人扛把子的存在,其文章流传甚广。
若贸然治罪,恐怕会引起众多文人不满,招致非议啊!”
赵申乔猛地一拍桌子,生气地说:“法纪攸关,岂能因些许非议就姑息纵容?
我赵申乔行得正坐得端,和他向来无仇怨,此举不过是为朝廷除害,为江山社稷着想!”
说罢,他便伏案疾书,奋笔起草弹劾奏章,字字犀利,直指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旷”的罪名。
……
在京城一处幽静小院里,戴名世正与友人围炉夜话。屋内炭火噼啪作响,映照出他略显疲惫却依旧坚毅的面容。
戴名世乃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自幼聪慧好学,尤其喜爱历史。
35岁时做官,因看不惯官场腐败,不久便弃官回乡,专心在家研究历史。
康熙48年(1709年),56岁的老戴殿试考中进士,受翰林院编修,参与编撰《明史》,
闲暇之余,老戴写了这本《南山集》,书中多采用方孝标的《滇黔纪闻》等书中的南明史料。`幻-想?姬/ `追?醉?歆/漳?踕-
方孝标是谁呢?方孝标与戴名世同为安徽桐城人,方孝标是顺治六年的进士,官至内弘文院侍读学士,
后因江南科考案牵连被流放宁古塔,刑满释放后,他去了云南,做了吴三桂的幕僚,
吴三桂叛乱时他未参与,最后得以保全性命回到了南京,之后隐居山林潜心研究历史。
他写的《滇黔纪闻》是据实而写,戴名世写自己的《南山集》采用的就是方孝标的史料。
说回正题,好友老杨和老戴的夫人劝解戴名世:“听说赵申乔正在搜集你的文章,这是要弹劾你的意思,你可要多加小心。”
戴名世轻轻叹了口气,苦笑道:“我是史学家,不过想以笔墨如实记述史实,让后人了解那段历史,没想到竟惹来这样的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