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四阿哥胜出(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然而,他并未因夸奖而飘飘然,而是保持谦逊低调,只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康熙看到他的务实与担当,
胤禛有两位关键的左膀右臂,可以这样说,是这两个人把胤禛顺利推上了皇位,此二人就是年羹尧与隆科多。
年羹尧出任四川巡抚,手握兵权,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收复西藏的时候,他是四皇子安插在老十四身边的“特务”,用来监督制约老十四的行动。
,!
年羹尧是胤禛妃子的哥哥。
隆科多在九子夺嫡时,出任步军统领,他手握京城卫戍大权,掌控着九门提督一职,负责京城防务,手中兵力可随时影响局势走向。
隆科多与胤禛早有往来,他认定胤禛有治国之才与帝王之姿,遂决心全力辅佐。
另外胤禛的养母佟佳氏皇后,是隆科多的姐姐,有这层关系,胤禛尊称隆科多为舅舅。
隆科多凭借自身职权,在朝中为胤禛出谋划策、布局人脉,利用职务之便收集各方情报,
为胤禛掌握局势动态,同时拉拢朝中大臣,壮大胤禛势力,其功劳无人可比。
在康熙驾崩的关键时刻,隆科多的作用更是决定性的。
他一方面严密控制京城,防止其他皇子趁机生乱,确保局势朝着自己这边倾斜。
胤禛喜欢礼佛,谋士戴铎灵机一动,建议胤禛利用“佛道”思想,塑造出一副超脱淡然的形象。
此后臣子们经常看到雍王府上,胤禛与文人、僧人频繁交往,常常举办诗词歌赋交流会。
胤禛曾做了一首词,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词名《园居》,其中有“懒问沉浮事,间娱花柳朝”一句,
生动地展现出胤禛仿佛对皇位毫无野心,只愿安于现状、享受生活的“闲人”姿态。
这种刻意营造的形象,成功地降低了其他皇子与康熙对他的警惕,使他得以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胤禛以深藏不露的智慧,在夺嫡之争中看似不争不抢,实则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关键节点上。
他用孝心赢得康熙的信任,以能力获得朝廷的认可,借人脉巩固自身的实力,凭伪装隐藏自己的锋芒。
这样的人不成功,上天都不同意。
朝内大臣,父皇身边,兄弟之间,胤禛安排的妥妥当当。
面对夺嫡关键时候手握重兵、远在西北的强劲对手老十四胤禵,胤禛与谋士们精心布局。
他派大舅哥年羹尧前往西北,表面协助胤禵处理军务,实则暗中监视其一举一动。
年羹尧凭借在西北的势力,牢牢卡住大军粮草命脉,使胤禵即便有异动之心,也因粮草受制而难以调动军队。
同时,在康熙病重期间,通过巧妙安排,成功支走胤禵,使其远离权力核心,无法对皇位继承产生干扰。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崩逝于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
康熙皇帝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8岁上即位,14岁时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八年(1669年),16岁的康熙智擒权臣鳌拜,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
康熙十二年(1673年),20岁的康熙历经八年,成功平定三藩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30岁的康熙帝,命施琅进军台湾,台湾纳入清朝版图,设台湾府管辖。
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 年),32岁的康熙指挥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三十五年(1696年)、三十六年(1697年),
47岁的康熙开始三次亲征噶尔丹,打击了准噶尔的分裂势力,加强了对喀尔喀蒙古的统治。
康熙50岁时六下江南,重视水利,治理黄河、淮河水患。
晚年组织编纂《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文化工程等等,说康熙是文治武功的皇帝一点不为过。
康熙驾崩后,步军统领隆科多向诸皇子宣布了康熙遗诏,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
就此,45岁的胤禛即皇帝位,是为雍正帝。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