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铁腕查亏空(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雍正三年(1725 年),雍正做出了一件,令九泉之下的父皇康熙,含笑称赞之事——将太奶奶孝庄太后妥善安葬,使其入土为安。,咸_鱼+墈.书,蛧. *毋`错*内*容/
在此之前,孝庄太后已离世 38 年,却一直未能下葬,这是康熙一生的难题。
回溯往昔,孝庄太后临终之际留下遗言:“太宗皇太极已安葬多年,奶奶身份低微,实在不忍惊扰你爷爷,我死后,就把我葬在儿孙身边吧。”
太宗陵寝在辽东沈阳,孝庄心中对顺治、康熙父子眷恋至深,不希望远离,故而嘱咐康熙能在遵化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然而,她的这一遗愿,却给皇孙康熙出了个棘手难题。
按照清朝祖制,皇后本应与皇帝合葬,孝庄太后的这份遗嘱显然与之相悖,让康熙陷入了两难之境。
他既想尊重祖母的遗愿,又着实不愿违背祖制,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将祖母的灵柩,
暂时安放在顺治帝孝陵附近的“暂安奉殿”,期望以后能寻得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可惜的是,直至康熙驾崩,这一难题依旧悬而未决。
雍正即位后,每每念及太奶奶灵柩长期未能入土,心中便自责不已。
于是,在他继位三年后,朝中局势渐趋稳定,毅然决定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修建陵园,即昭西陵,安置太奶奶。
陵园竣工,孝庄太后的灵柩被隆重葬入地宫,太奶奶孝庄得以入土为安。
雍正这一决策,既充分尊重了孝庄太后的遗愿,又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化解了康熙时期遗留的难题
……
世人皆知,当皇帝享有诸多令人艳羡的好处,否则也不会引发“九子夺嫡”那般激烈的皇位之争。
然而,雍正登上皇位后,却突然深切领悟到“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的真谛。
此时他发现,国库竟空虚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想要有所作为,却因囊中羞涩而处处受限,许多事务皆因银两短缺而作罢。
这引起了雍正深深思考,老爷子一生文治武功,治理国家堪称卓越,
理应积累了不少财富才对,为何账面上看似有钱,国库里却空空如也?
那些钱究竟都去了哪里?
带着满腹疑问,雍正果断开启了清查亏空、盘点国库之举。+鸿*特¢暁_税′惘¨ /已.发,布′罪,薪~璋¨截^
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诸多问题浮出水面,造成国库亏空的原因可谓错综复杂。
首先,康熙在位期间,虽成就斐然,但各项举措也耗费了大量钱财。
比如他南征北战,三征噶尔丹,亲征沙俄兵,又频繁六下江南巡视,
还举办规模宏大的千叟宴,这些活动,无一不需要巨额的银两支撑。
而且,康熙时期的税收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收取人头税和土地承包税,并无其他税种补充财政收入。
到了康熙晚年,或许是出于对官员的体恤之情,又或许是因“九子夺嫡”之事牵扯了过多精力,
他对官场的贪腐行为监管有所松懈,官员们见状更是肆无忌惮的贪污。
例如,当初主管户部的八王爷胤禩,为了塑造自己“八贤王”的美名,
滥用手中职权,大量借款给官员,使得户部账目混乱不堪,亏空数额急剧攀升。
我都怀疑是八皇子故意给雍正挖坑,过后,雍正一怒之下把他罢官关了禁闭。
其实也不能全怪官员们贪污或者挪用,当时官员的俸禄极为微薄,根本难以维持他们日常开销,以及官场交际所需。
张廷玉在一次朝会上奏道:“皇上,官员们薪水太微薄了,就拿我来说吧,
我想给我孙子买个拨浪鼓却没钱,我的官职不低吧?”雍正陷入沉思。
官员薪水多年不涨,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物价却不断上涨,
官员们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无奈之下只能向国库借款,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亏空问题。
雍正似乎想到了官员难处。
那时候就兴起了贷款消费,官员们过着寅吃卯粮的日子。
此外,土地兼并现象愈发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在地主和有权有势的贵族手中。
这些人虽坐拥大片土地,却仗着权势,千方百计缴纳极少的税赋,
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自然无需交税,如此一来,国家的税收便大大减少。_兰\兰_雯_血` ¢免·废¨粤^犊\
雍正查出了国库空虚的原因,便决心扭转这一局面。
他深知国库空虚对国家的潜在威胁,也清楚解决这一问题面临的重重困难,
但他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之路。
……
雍正元年(1723 年)正月初一,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当众人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氛围中时,雍正帝却一口气颁布了 11 道诏书。
雍正要重手出击,诏书言辞恳切且犀利,详尽列举了官场积弊,以及官吏侵吞国家财产的严重罪行,
并明确要求必须采取一切手段,严厉惩治官员犯罪行为,全力追补亏空款项,彻底清查钱粮收支。
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倒查十年,凡是侵吞国有资产的官员,必须在限定时间内交回侵吞的银两,若超过时限,必将加倍惩处。
,!
一个月后,雍正帝专门设立了会考府,并任命老十三允祥主管此事。说白了就是成立了“查亏空”专用办公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