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161章 乾隆第六次南巡(2)

第161章 乾隆第六次南巡(2)(1/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乾隆第六次南巡,视察水务、检查河堤所占用的时间,约莫占据了总时长的一半。`0_0/暁\说′惘¨ ?冕^肺·跃/犊+

而剩余的时间,他则用于了解民情、整饬吏治,甚至还会微服私访。

世人皆说乾隆是个败家皇帝,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把祖父康熙和父亲雍正攒下的家底都“霍霍”完了。

不过乾隆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事后他对臣子们自我反省:朕深感这六次南巡,其作用远不及祖父康熙。

“……”

康熙六下江南,奇闻异事鲜有耳闻,乾隆则不同了,他的那些酒桌上的谈资数不胜数。

当乾隆第六次南巡抵达杭州时,江南民间流传着一则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据说,乾隆微服私访之际,在杭州灵隐寺邂逅了一位老和尚。

老和尚手指西湖山水,向乾隆发问:“陛下巡游天下,可知晓这西湖山水究竟是谁家天下?”

乾隆皇帝微微一笑,然后从容答道:“这西湖山水,虽是天地造化之功,但千百年来,

是百姓的辛勤劳作让它更加美丽,是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赋予它的灵魂。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这湖山水,既是天地所赐,更是天下百姓共同呵护的瑰宝。

朕作为一国之君,只是代为守护这片山河,让它得以长存,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共享这大好河山之美。”

老和尚一听双手合十,“吾皇果然有天地之胸怀,实乃百姓之福也。

既然山水有百姓保护,吾皇无需千里奔波。”

乾隆听罢陷入沉思,脑海里全是沿途脸色憔悴的百姓,他们不得不高呼皇上万岁,乾隆心中隐隐作痛。

与老和尚作别,乾隆回到行宫后,挥笔写下“南巡者,非乐游也,实自流放耳”的御笔之句。\秒~蟑¨结/暁′税.网^ +更·辛-蕞+筷.

这则传说,与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不谋而合,即乾隆不孝敬生身父母,故此流放寻找生父生母。

民间传说乾隆是海宁陈氏之子,乾隆六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陈家花园,

说他南巡是寻觅亲生父母。还说所谓“效法圣祖”,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当然了,从历史史料来看,乾隆是陈世倌的儿子没有依据。

也许是良心发现。乾隆在最后南巡途中,不断自我反思。

彼时,他在御舟之上,翻阅康熙朝的《河工图说》,只见祖父手绘的黄河堤坝草图旁,批注着“朕亲测水深七尺五寸”等文字。

乾隆读罢,不禁心生惭意,眼神黯淡,双手将祖父的“巡视河工图”轻轻放置龙案上。

心中自责:“朕六次南巡,何曾如圣祖般俯身蹲地,亲自测量水的深度?”

祖父的所作所为,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乾隆的自惭形秽。

乾隆对自己南巡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做法,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判。

据《清高宗御制诗》所记,此次南巡期间,乾隆共创作了 207 首诗,其中有 37 首提及“劳民”“自省”等内容。

例如,他在镇江金山寺题诗:“物力已伤休更咏,龙艘万斛引悲辛”。

此句中“物力已伤休更咏”,意思是不应再对这类巡游之事大唱赞歌了,

表达了乾隆意识到六次南巡,耗费了国家大量人力财力,致使国家元气大伤。

“龙艘万斛引悲辛”则是感慨那承载帝王的万艘龙舟,所牵引的皆是百姓的悲苦与辛酸。

此时,盛世的宏大排场虽仍历历在目,可衰落的种种迹象已然悄然显现。+三+叶_屋\ ^蕪~错_内+容*

“……”

南巡船队继续南下,翌日,天空雨雾蒙蒙,乾隆闲来无事,执意要前往龙井胡公庙巡游。

龙井胡公庙坐落于今杭州市西湖区狮峰山下,乃是祭祀北宋兵部侍郎胡则的庙宇。

胡则是大宋清官,爱民如子。

乾隆欲前往瞻仰胡则的画像,随后在这蒙蒙细雨中游览一番,自有一种别样的情趣。

刘墉紧随皇上身旁,撑着明黄罗伞,行走在青石板路上,脚步声啪嗒作响。

刚至庙前,便见几个茶农正围着竹筐满面愁容。

原来,筐里的春茶被雨水打湿了,而贡茶的期限眼看就要错过。

听闻皇上驾到,主持方丈赶忙迎上前,双手合十说道:“皇上,这是胡公庙前的十八株御茶树,今春头茬本应今早送进京……”

原来,庙里雇了这些茶农前来采茶,奈何遭遇雨天,茶叶都被打湿了。

这些茶农满心内疚,犹如做错事的孩子,一个个低着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