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白莲教大起义(3)(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也曾妄图施行此计,试图将人民群众与游击队割裂开来。
但游击队不同于往昔的白莲教,它是一支无坚不摧的人民军队,
因此日本鬼子的“坚壁清野”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然而,在清朝嘉庆年间实施的这一战略政策,却十分奏效。
原因在于白莲教教徒素质良莠不齐,其组织并非坚不可摧。
额勒登保的“坚壁清野”行动直击起义军的软肋,具体实施方法是,令地方百姓修筑寨堡,
将百姓与粮食集中于寨堡之中,断绝起义军的物资来源与人员补充,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此外,额勒登保还采用“剿抚并用”的手段。
他宣称,只要选择投降,便不追究教徒的责任,只拿匪首,其余人等一概不问。
这一举措成功地将基层信徒与首领割裂开来,离间了教派信徒之间的关系。
此办法确实行之有效,许多信徒纷纷选择投降,甚至反过来被招安加入剿匪行动,大大分化瓦解了起义军的力量。
,!
从嘉庆五年下半年起,白莲教起义开始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败亡。
嘉庆六年下半年,残存的起义军首领仅剩下龙绍周、苟文明、王国贤、戴仕杰、曾芝秀、辛聪、冉学胜等几股势力。
他们只能在万山老林周边活动,活动范围大受限制。
起义军人数也大幅缩减,从原先的十几万锐减至两万多人。
到了嘉庆七年,形势对起义军愈发不利。
额勒登保开始在老山原始森林修筑围墙,并发行良民证,一旦发现没有良民证的人,立即斩杀。
如此一来,起义军的活动范围被进一步压缩。
六月间,白莲教首领樊人杰率领起义军试图突围,结果被清军围困在湖北竹山、房县一带。
起义军多次尝试突围,均被清军乱箭射回。
半月后,天公不作美,忽然大雨倾盆而下,引发山洪暴泄,起义军瞬间陷入汪洋之中。
两日后,包括樊人杰在内,义军全部溺水牺牲。
另一支队伍在首领苟文明的带领下,转战至陕西宁陕厅花石岩这一地方,
尽管他们拼死作战,但无奈兵力悬殊,装备简陋,最终起义军被清军悉数消灭,苟文明跳崖自杀。
其他各路起义军也相当狼狈,半年后,先后被一一剿灭。
嘉庆八年七月,额勒登堡、德勒泰等上奏朝廷,称“三省匪患已然肃清,官兵凯旋”。
嘉庆大喜,召二人先后回京接受奖赏。
到了嘉庆九年,白莲教起义军基本被消灭殆尽。
此时,额勒登保为节省军粮,开始陆续遣散招募的乡勇。
早在嘉庆五年时,嘉庆批准地方可以招募乡勇,用来镇压地方暴乱,以弥补清军力量的不足。
额勒登保发给每位乡勇五两银子,让他们回家自谋生路。
然而,这些乡勇本就是流民的一部分,为了讨口饭吃才投身行伍。
他们并无赖以谋生的土地,解散之后,又加入了其他类似的队伍。
嘉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平息白莲教暴乱也只是暂时的。
但不管怎样,嘉庆终于可以暂且松一口气了。
叛乱消除,清朝廷放假三日,甚至有百姓在京城放起了鞭炮。
嘉庆元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与清军前后作战长达九年,辗转于四川、陕西、湖北、甘肃、河南五省。
清廷为平定此次起义,从全国抽调了十六省的大批兵力,还招募了大量乡勇补充力量。
清政府为此耗用军费高达两亿两白银,这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四年的全部财政收入。
尽管白莲教起义最终失败,但清政府也因此元气大伤,此后嘉庆帝又遭遇多起民变,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