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马钧巧思标准化,弩机零件可互换(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颍川铁矿的烟柱如擎天巨蟒,日夜不息地吞吐着黑云,遮蔽了陈留城小半的天空。/求?书*帮_ ¨追?蕞?薪*彰-劫.炉火映照下的工坊区,空气灼热,铁水奔流,蒸汽巨锤的轰鸣永无休止,锻打出的火星在昏暗中如赤红的流星雨。刘基的铁器壁垒,正以最原始、最磅礴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浇筑成型。
壁垒之内,是力量的源泉;壁垒之外,是诸侯们日益沉重的喘息。曹操军械告急的密报、刘备黑市购铁的窘迫、周瑜不惜代价搜购铁料的决绝,那些“五百”、“八百”、“六百”的天价数字,在刘基耳中,是比凯歌更悦耳的捷报。他负手立于陈留大冶场核心区域的高台上,目光穿透喧嚣的工场,仿佛已看到那无形的铁索,正一寸寸勒紧对手的脖颈。
“壁垒已成。”刘基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锻锤的咆哮,“此非一城一地之得失,乃国本之争。颍川之铁,便是吾之长城。传令各关津要隘,稽查更需严密,片铁……不得北流、西出、南渡!此铁壁,当坚不可摧!”
他身旁,工部侍郎肃然领命。而站在另一侧,一个身影却仿佛并未完全沉浸在这宏大的战略宣示中。马钧,这位被刘基倚为“匠神”的奇才,此刻正微微佝偻着背,布满油污和细小烫伤的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衣角,浑浊的目光越过沸腾的铁水,落在远处一排排正在组装弩机的工匠身上。他粗糙的眉头紧锁着,似乎被某种更具体、更细微的难题所困扰。
工坊深处,远离了熔炉核心的灼热,却弥漫着另一种紧张的气息。这里是“铁弩营”的专属装配区。光线透过高窗,在弥漫着桐油、铁锈和汗味儿的空气中投下道道光柱。数十名工匠伏在各自的长案前,埋头苦干。空气中充斥着锉刀刮削金属的刺耳锐响、木槌敲打榫卯的沉闷笃笃声,以及偶尔因用力过猛或尺寸不合而发出的粗重喘息和低声咒骂。
“娘的!又歪了!”一个年轻工匠猛地将手中一根弩臂摔在案上,发出“哐当”一声。那弩臂末端用于连接弩机匣的榫头,明显比匣体上的卯眼粗了一圈,边缘已被他用力敲砸得卷了边。“王师傅,您瞧瞧,这都第三根了!照这样,一天能装出几把弩来?”
被唤作王师傅的老匠头放下手中正在费力矫正的望山部件,凑过来眯眼看了看,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无奈:“唉,小子,急什么?老规矩,拿锉刀慢慢修呗!这弩臂是城西李记工坊打的,弩机匣是城南赵家出的,望山、悬刀、钩心又各有来处,哪能严丝合缝?能装上不散架就不错了!哪把弩不得咱们一点点修,一点点磨?”他拿起一根细锉,熟练地在榫头上刮削起来,铁屑簌簌落下。
“可这也太慢了!”年轻工匠看着案上堆积的零件,又望望旁边同样进度缓慢的同僚,满脸焦躁,“主公催得紧,‘铁弩营’等着换装呢!就这速度,猴年马月才能装备全军?还有,您看这钩心,”他拿起一个形似弯钩的小巧铜件,“十个里头得有五个力道不对,要么太紧扳不动,要么太松挂不住弦!装上去也是废的!”
抱怨声引起了周围工匠的共鸣,压抑的牢骚在工坊角落蔓延。效率低下,次品率高,维修困难——这些如同跗骨之蛆的问题,正死死拖住刘基军大规模装备新式连弩的脚步。每一把弩,从零件到成品,都浸透了装配工匠们反复修磨、调试的心血和时间。在争分夺秒的争霸路上,这种损耗,是刘基难以承受的。/躌+4?墈?书¢ _追*最.新-璋¨結.
马钧悄无声息地站在一根粗大的廊柱阴影里,将这一切尽收耳中。老匠头王师傅那句“哪能严丝合缝?”像一根针,刺在他心头。他浑浊的眼睛盯着年轻工匠手中那根需要反复修磨的榫头,又扫过案上那些形状、尺寸、力道都略有差异的同类零件,一个模糊却极具颠覆性的念头,如同炉中铁水溅起的火星,在他沉寂已久的思维深处猛地一闪。
他猛地转身,佝偻的身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急促,快步走向工坊角落一个堆放废弃零件的区域。那里如同一个微缩的战场遗迹,散落着断裂的弩臂、变形的望山、磨损过度的悬刀、崩口的钩心……马钧蹲下身,全然不顾地上的油污,伸出那双布满老茧和伤痕的手,开始在这些“残骸”中翻找、拼凑。
他捡起一根断弩臂,又找到一个同样被弃置的弩机匣残件,尝试着将断臂的榫头插入匣体的卯眼——纹丝不动,尺寸明显不符。他毫不气馁,继续翻找,像一个在废墟中寻找珍宝的拾荒者。终于,他找到了一根相对完好的弩臂和一个弩机匣。这一次,榫头勉强塞了进去,却异常艰涩,需要用木槌大力敲击才能到位,且结合处缝隙明显,摇摇晃晃。
“不对…不对…”马钧喃喃自语,声音沙哑低沉。他丢开这对零件,目光投向那些更细小的部件:望山、悬刀、钩心、箭槽衬片……它们散乱地堆在一起,看似同类,细看之下,弧度、厚度、孔径、簧片力度,竟无两个完全相同!工匠们依靠经验和手感,在无数次的失败和修磨中,勉强让它们“适配”成一把能用的弩。这哪里是制造?这简直是无穷无尽的妥协和补救!
,!
一个近乎疯狂的想法,如同冲破堤坝的洪水,瞬间淹没了马钧的脑海。如果……如果这些零件,不再是各自工坊里工匠们凭经验和感觉打造的“独一份”?如果弩臂的榫头直径、弩机匣的卯眼深度、望山的弧度、悬刀的长度、钩心的弯折角度、甚至箭槽的宽度……都被严格地规定下来,变成一个固定的、不可更改的数字?就像盖房子用的砖,每一块都必须长宽高一致?那么,任何一个工匠,在任何地方,只要按照这个“数”去打造零件,那么来自天南地北的零件,是否就能像拼图一样,无需任何修磨,严丝合缝地组装在一起?
这个念头让马钧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枯槁的脸上泛起一丝病态的红晕。标准化!让弩机零件如同制式的砖石!这不再是工匠个人手艺的比拼,而是规则和秩序的胜利!效率、产量、质量、维修……所有困扰他的难题,似乎都在这“标准化”三个字中,看到了破解的曙光!
他猛地站起身,甚至顾不上拍打身上的尘土,佝偻着背,脚步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急切,像一阵风般冲出了废料区,直奔自己的专属工棚。留下身后工坊里依旧在锉磨、敲打、抱怨的工匠们,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一无所知。
马钧的工棚更像一个被工具和图纸淹没的洞穴。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草图,地上堆着半成品的模型,空气中混杂着木屑、金属和油墨的味道。昏黄的油灯下,他像一个着了魔的巫师,扑到那张堆满杂物的工作台前,粗暴地扫开几件半成品,腾出一块地方。他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抓起一支炭笔,又扯过一张粗糙的麻纸。
他首先画下的,是弩机最核心的匣体。笔尖在纸上快速游走,勾勒出那承载着所有机括的方匣轮廓。\求-书¨帮+ `唔+错/内/容_然后,他的动作慢了下来,变得无比专注和精确。他不再追求整体的美感,而是像一个最苛刻的狱卒,用炭笔为每一个关键部位设定牢不可破的“囚笼”。
“此处,卯眼深,三分七厘!径,四分整!一丝…一丝也不能差!”他咬着牙,在图纸上弩机匣连接弩臂的位置,标注下精确到分的尺寸数字(注:汉制一分约合0.23厘米)。炭笔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在镌刻法典。
接着是弩臂的榫头。“榫长,一寸二分!径,三分九厘九毫!”他近乎偏执地标注着,九厘九毫,就是要比卯眼直径小一丝,确保能顺畅插入,又能紧密咬合。他深知,这一丝之差,便是顺畅组装与费力修磨的天壤之别。
他的笔锋转向那些精巧致命的部件。望山——弩的瞄准具。“弧高,一寸一分!弧弦长,三寸整!”他仔细描绘着那微妙的弧度,标注着决定瞄准精度的关键尺寸。悬刀——弩的扳机。“总长,二寸八分!着力点厚,二分五厘!枢孔径,一分整!”钩心——勾住弓弦的关键。“钩尖角度,七十五度!钩深,三分!簧片厚,半分!弹力…弹力需用标准砝码校验!”他甚至为小小的箭槽衬片规定了统一的宽度和弧度,以确保箭矢发射的稳定。
汗水从马钧花白的鬓角渗出,顺着他深刻的皱纹蜿蜒而下,滴落在图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迹。他浑然不觉,全部心神都沉浸在构建这套前所未有的“零件法典”之中。炭笔折断了好几支,手指被粗糙的纸边划破也毫无所觉。他时而凝神静思,时而伏案疾书,口中念念有词,反复推敲着每一个数字的合理性。这不是创造,这是立法!是为冰冷的金属部件,制定不容置疑的律条!
当最后一笔落下,标注完箭槽衬片的尺寸,马钧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猛地向后跌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破木椅上,大口喘着粗气。油灯的光芒跳跃着,映照着桌上那张墨迹未干的图纸。图纸上,弩机被彻底“肢解”,每一个零件旁边,都标注着冰冷而精确的数字。这不是一张制造图,这是一份宣告旧时代终结的战书,一份开启工业化量产的宣言!
数日后,陈留官营工坊区深处,一间特意清理出来的独立工棚内,气氛凝重得如同大战前夕。工部侍郎、几位负责弩机制造的大匠头,以及被特意召来的张辽,都围在几张长案前。案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套崭新的弩机零件,它们按照马钧图纸的要求,由工部最顶尖的匠人,使用统一的“标准器”反复校验后打造而成。
马钧佝偻着身子,站在案前,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浑浊的眼底深处,却跳跃着一丝近乎狂热的微光。“开始。”他的声音干涩,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