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朱承启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原本清晰的思绪此刻莫名凌乱起来。·9¢5~k¢a\n′s^h-u^.\c!o`m′想起母皇出征前夜将他叫到跟前说的那番话。
那夜永宣帝让朱承启坐到自己对面,问他“承启,你怨朕否?”
“母皇何出此言?”
永宣帝望着摇曳的烛火,温言道:“你自小跟着朕,知女莫若母,朕知道,你对朕有怨气。”
朱承启愕然,听永宣帝继续说:“朕当众臣之面,折你羽翼,又将你发至宗人府领鞭。”
“母皇...儿臣知道,您都是为儿臣着想,您罚儿臣越重,那些臣子将来对儿臣就越忠。这些,儿臣都明白。”说完双手攥拳,头渐渐低下去。“君君方臣臣,母母方女。女,儿臣敬母皇还来不及,怎会怨您?”
永宣帝颔首:“你能有此觉悟便好。朕明日就要出征,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归,亦不知是否能归。”
“母皇......”
永宣帝抬手打断他,缓缓说道:“你听朕说完。有些话,朕怕现在不说,往后就没机会再说。朕写了一份密折交与陆公公,到时候你自去找他要回。”
朱承启应是。
“还有杨太师的事,她的忠心,朕是信的。杨家家学深厚,身后又有世族撑腰,杨永清本身又是个德才兼备之人,朕这才任她做你的太师。”言止于此,永宣帝望了眼朱承启,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笑了:“朕知你不信她,朕也知道,你存心不信,朕便说再多也无用,甚至怀疑朕偏心你九皇妹,怨朕将她安在东宫掣你的肘。”
母女二人从未如此坦言相对过,朱承启心下登时一颤,依旧抿嘴不语。
“承启,孤掌难鸣,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朕希望将来你有错时,能有人拉你一把,那个人便是杨太师,但你总不肯用她。?山′叶¢屋· *免.肺/跃_毒/既然如此,朕便替你验一验她,其人究竟如何,你日后便知道了。”
永宣帝所谓的“验”便是方仕林的事,以此试杨永清的态度。
此时此刻,朱承启独坐在空荡荡的暖阁里,久久无法释怀。
***
那日杨思焕从皇陵回来染了风寒,一连几日托病在家。
暮色降临时,一个半大的小子端药进了杨家正房。
“大人,该吃药了。”因他耳背,自己听不见,便喊得很大声。
杨思焕躺在床上,惊出一脑门的冷汗,连忙爬坐起来,语重心长地说道:“秋秋,下次声音小一点,少爷和小姐都睡下了。”
秋秋看到她嘴在动,问她:“什么?大人您再说一遍?”
杨思焕不禁皱眉,心道当初买谁不好,偏偏心软买个耳背的回来,这个叫秋秋,还有个冬冬是个哑巴,加上赶车的春春,和瘸腿的管家夏夏,春夏秋冬算是凑齐了。
她午休醒来见窗外已黑,整个人都是懵懵的,遂朝秋秋摆手:“下去吧。”
这回秋秋倒听清了,弯眉一笑:“诶,大人,您有事再叫我。”
她揉了揉眉心,不知是风寒,还是心里有事的原因,自打从皇陵回来,就格外嗜睡,似在逃避什么。
知道她醒了,刘氏熬了鸡汤和牛骨汤端来,她实在没胃口,光闻味道心里就翻江倒海。
一同端来的小菜倒是脆嫩爽口,叫她胃口大开,喝了两碗粥下去。末了发了些汗,身子通泰了许多。
“你这样爹就放心了,前日你高烧不退,满口胡话,我真不知道如何才好。”刘氏叹道,“郎中说看你的造化,又叫我们做好最坏的打算。我这把老骨头,早晚要给你吓死。¢精\武¢晓,税+王\ ·耕\辛^嶵?哙-”
杨思焕笑笑:“她净吓唬你,不过是风寒,又不是什么大病,还能出人命了不成?”
刘氏白了女儿一眼:“你还说,你夫郎也吓得不轻,衣不解带地侍在这里,你倒是好了,他又累跨了。”
杨思焕心头一紧,忙问他:“什么时候的事?早上还好好的。”
“就下午的事,突然就倒在院子里。”刘氏道,“郎中看过,说是劳累过度,倒没大碍。”
有这种事,她竟不知道,听刘氏说他在西厢房,她当即就找了过去。
周世景睡在内厅,刘氏一把拽住女儿,看着女儿,欲言又止,那本是女儿小两口的事,他实在碍于出口,但想想还是得说,压低了声音道:“儿啊,生养孩子不容易,尤其是咱家一下子得了俩,郎中说,世景之前伤了元气,需养上一些时日。”
杨思焕道:“是,您这鸡汤什么的,以后多做点给他。孩子的事您和文叔多费心,家里有事找我,别去扰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女尊首辅养成记[科举]》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