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白景的话,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街坊们先是愣住,随即,巨大的感动和认同如同暖流般席卷了每一个人。
“好!太好了!白老板这主意好!”
“对,立碑,让子孙后代都记住!”
“刻名字!一定要刻名字!咱们都是这东街的人!”
“算我一个,我李木匠的名字得刻上去!”
“还有我付大姐。”
“我张老头。”
群情激昂,响应如潮。
立碑之事,瞬间成为了整条街的头等大事。
李木匠主动请缨负责碑石和刻字;福伯默默地去联络采买最好的青石;白母、梅姐、赵寡妇等识字的人则开始仔细核对要刻上去的名字;连小孩子们都兴奋地跑前跑后,帮忙传递消息。
就在这热火朝天的筹备中,一个消息传来。
被关在府衙大牢的赵金刀,听闻白有财中风瘫痪、会宾楼彻底完蛋,自知罪孽深重、再无翻身之日,竟在狱中用偷偷藏匿的碎瓷片割腕自尽了,死状凄惨。
消息传到东街,众人反应各异,有唏嘘,有解恨,但更多的是漠然。
对于这个曾经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心黑手狠的会宾楼掌柜,东街的人早已没有了半分同情。
“死得好!省得脏了刽子手的刀!”付大姐啐了一口。
“便宜他了。”梅姐也恨恨道。
白景只是沉默片刻,轻轻叹了口气:“自作孽,不可活。”
……
半月后。
一块高约五尺、宽厚敦实的青石碑,稳稳地矗立在东街最醒目的位置,正对着白景的闻香来。
石碑顶端,刻着三个苍劲有力、饱含深意的大字
:五味街。
碑身正面,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地镌刻着数百个名字:
最上面一行,是“东街众街坊”,下面按顺序排列着白景、梅姐、付大姐、余大姐、赵寡妇、李木匠、张老头、王婆、赵婶……每一个为这条街付出过汗水、经历过风雨的名字。
接着是“风雪同舟人”,刻着那些在严冬里依旧光顾东街、在风波中信任他们的老主顾的名字。
还有一行特殊的“义助铭心”,刻着苏老爷子、江砚的名字。
最后是“稚子承志”,刻着草儿和几个常在街边帮忙的孩子的名字。
石碑背面,则刻着白景请书院陈夫子润笔的碑文:
“夫五味者,酸甜苦辣咸,人生百态,尽在其中。
斯街初立,烟火微茫。历风雪而愈韧,经霜刀而弥坚。
非金玉之固,实人心之聚;非膏粱之养,乃互助之情。
一箪食,一瓢饮,守望相助,唇齿相依。
遂能化寒冰为暖流,融凡俗成至味,安此一方黎庶。
今勒石为铭,镌名其上。
铭感相助之义,永志同舟之情。
愿烟火长存,五味安民,生生不息!”
揭碑仪式简单却庄重。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达官显贵,所有名字刻在碑上的街坊、老主顾,以及闻讯赶来的南州百姓,将五味街围得水泄不通。
苏正明作为在场最德高望重者,被众人推举与白景一起揭开覆盖在石碑上的红绸。
当“五味街”三个大字,和那密密麻麻代表着无数平凡却坚韧生命的名字暴露在阳光下时,现场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
许多上了年纪的街坊,看着碑上自己的名字,看着那记载着共同经历的碑文,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是对他们过往艰辛的铭记,更是对他们共同创造的这份家园的最高认可与期许。
白景站在碑前,身旁是白母、福伯和紧紧拉着她手的草儿。
她看着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石碑,看着周围一张张激动、自豪、充满希望的脸庞,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力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新天禧小说 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不想错过《我在古代打造美食街》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