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鼎片星罗,山河共此光(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建炎四年二月,临安城郊。_第*一·墈¨书-蛧? !更^辛¨嶵*哙_
晨雾未散,陈老匠的牛车碾过青石板路,车辙里渗着湿润的泥土香。岳云骑马跟在他身侧,沥泉枪的红绸在风中翻卷,与牛车上插着的三十块青铜鼎片相映成趣——每块鼎片都刻着不同的云雷纹,与他怀中的寒玉、太庙里的山河鼎,竟有七分相似。
“云将军,前面就是栖霞岭。”陈老匠扶了扶车辕,声音里带着几分激动,“我在这儿藏了十二块鼎片,每块都对应着中原的一处关隘。当年金军破城时,我把它们埋在守将的衣冠冢里,想着有朝一日……”
“有朝一日山河鼎能镇于此,对吗?”岳云接过话头。他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想起地宫里的血契——“山河在,枪不倒”,原来“在”不是物理的存在,而是精神的传承。
牛车停在山脚。陈老匠摸出腰间的铜钥匙,打开了第一块青石板。底下露出个铁盒,盒中躺着块巴掌大的青铜片,纹路与山河鼎如出一辙。岳云刚要伸手,突然听见山风里传来异响——是羽箭破空的声音!
“趴下!”赵桓的声音从身后传来。^1^5~1/t/x/t`.~c?o^m+他的山河剑已出鞘,剑气劈断了三支淬毒的弩箭。张宪的双锤砸向树丛,牛皋的板斧劈飞两个刺客的头颅——这些人竟是秦桧余党派来的死士,此刻正从四面八方涌来。
“保护陈老匠!”岳云大喝一声,沥泉枪如银龙出海。他的枪尖挑飞两支弩箭,转身时却见陈老匠正颤抖着捧起那块鼎片。鼎片与寒玉突然共鸣,发出清越的鸣响,竟震得周围的刺客东倒西歪。
“这是……”赵桓的瞳孔骤缩。他看见鼎片的纹路泛起金光,与太庙里的山河鼎、岳云怀中的寒玉形成三角光阵,将刺客们困在中央。
“陛下!”牛皋抡起板斧,砍翻最后一个刺客,“这些狗东西早有准备,连陈老匠的行踪都摸得准!”
陈老匠抹了把冷汗,将鼎片塞进岳云手中:“云将军,这十二块鼎片分别埋在潼关、武关、大散关……每处关隘都有守将的遗骨。当年他们宁死不降,用性命护着鼎片。如今鼎片归位,山河的魂便有了根基。”
岳云握紧鼎片,只觉掌心发烫。·d+q·s-b¨o-o·k·.*c′o\m′他想起地宫里的壁画——那些守着山河的工匠、士兵、百姓,原来他们的血脉从未断绝,而是化作这青铜鼎片,藏在每一寸被金人践踏过的土地上。
“走!”赵桓抽出山河剑,“去汴梁!”
汴梁城外,暮色四合。
残阳如血,将汴梁城墙染成暗红。岳云站在城楼下,望着城墙上斑驳的箭痕——那是二十年前金军攻城时留下的。陈老匠捧着最后一块鼎片,站在他身侧,声音发颤:“云将军,这就是‘山河原鼎’的埋骨地。当年金军屠城,我师父带着最后一块鼎片,从密道逃了出来……”
“密道在哪?”
“就在城西北的繁塔下。”陈老匠指向远处的大塔,“我师父临终前说,鼎片归位之日,原鼎自现。可如今鼎片齐了,原鼎却没动静……”
“因为还差一样东西。”赵桓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望着城楼上飘动的“宋”字旗,目光如炬,“当年你父亲北伐时,在朱仙镇留了道血书。我让人查过,血书里写着:‘山河原鼎,在血中;血在民中,鼎在民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靖康前夜:帝业重光》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