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江潮复涌,烟火照归舟(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建炎四年七月十五,长江下游。.五¢4.看?书/ ,庚?新/嶵¨哙_
晨雾未散,岳云立在江阴军寨的望楼上,望着江面上浮动的战船。船帆上“王”字旗猎猎作响——那是王彦麾下的八字军,刚从荆襄战场撤回,甲叶上还沾着襄阳城的血渍。赵桓站在他身侧,手里攥着份急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完颜宗弼(金兀术)在黄天荡被韩世忠困了二十日,竟从老鹳河逃了。”
“逃得好。”岳云转身,目光扫过江岸上正在演练的背嵬军,“困兽犹斗,不如放他去淮西,咱们正好趁机收淮南。”
赵桓叹了口气:“可淮南百姓刚遭金军屠城,如今……”
“所以更要快。”岳云拍了拍腰间的沥泉枪,“百姓要的不是朝廷的诏书,是能活下来的盼头。臣请带三千骑,星夜过江,先占庐州——那里有当年岳家军的老营,百姓见了‘精忠’旗,必会响应。”
话音未落,寨外传来马蹄声。陈老匠牵着匹青骓马冲进来,怀里抱着个粗布包裹:“云将军!我在庐州的旧识捎信,说金军撤退时,把城里的粮仓全烧了,可城南的‘义仓’没被烧——那是当年岳帅北伐时,百姓偷偷藏的军粮!”
岳云眼睛一亮:“义仓?我爹当年确实在庐州设过‘义仓’,专存百姓自愿上交的余粮,说是‘备荒年,抗敌时’。-6/邀¢看/书^惘. ^耕~鑫·蕞`全?”他转向赵桓,“陛下,庐州义仓的粮,够咱们撑到秋粮下来!”
赵桓握紧手中的急报,突然笑了:“好!朕准你带兵过江。再下道旨意——凡随军百姓,每户发两斗米;收复的州县,免三年赋税。”
七月二十三,庐州城外。
残阳如血,庐州城墙上的“金”字旗被风撕成碎片。岳云勒住青骓马,望着城门洞开处涌出的人群——老弱妇孺互相搀扶,年轻人扛着锄头、背着粮袋,最前排的老人举着面褪色的“岳”字旗,旗角还绣着朵褪色的莲花。
“是张阿公!”牛皋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当年在朱仙镇给岳帅送过粮的那个!”
张阿公颤巍巍地跑过来,抓住岳云的马镫:“云将军!咱庐州百姓等您十年了!义仓的粮在城隍庙地窖里,我带您去!”
人群突然安静。一个裹着蓝布的妇人挤到前面,怀里抱着个三四岁的娃。-精*武^晓\说/徃- +嶵′辛+蟑_踕~哽¨歆′快,娃手里攥着块麦芽糖,正是三个月前汴梁城那个举糖的小丫头。她踮脚往岳云手里塞糖:“叔叔,甜!我阿娘说,吃了糖,枪尖就不生锈啦!”
岳云接过糖,喉头发紧。他蹲下身,替小丫头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羊角辫:“丫头,这糖叔叔收着。等你长大,叔叔带你去看黄河的桃花。”
妇人抹着泪笑:“云将军,我家那口子是义仓的守仓人,金军来的时候,他把钥匙塞给我,自己引开敌人……”她指了指城南的方向,“他埋在城南的老槐树下,身上别着块岳家军的腰牌。”
岳云霍然起身,沥泉枪在地上划出半道弧光:“牛伯,带五十骑去城南,把老乡们的尸首都找回来,好好葬了!”他又转向陈老匠,“老匠,把义仓的粮册找出来,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粮,是百姓的命,不是谁的私产。”
八月初一,庐州城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靖康前夜:帝业重光》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