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铁戟磨霜,黎庶筑金汤(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刘豫哆哆嗦嗦地跪在阶下:“大汗,宋军的‘钓饵’起了作用。他们的背嵬军夜袭乌江渡,咱们的签军……”他不敢说下去。
“够了!”金兀术将刀插在案上,“传令下去,后日清晨,全军渡江!我就不信,韩世忠的铁索能拦得住我的铁鹞子!”
话音未落,帐外传来马蹄声。一个浑身是血的金军斥候撞开帐帘,嘶声道:“大帅!宋军的水师……从上游冲下来了!”
金兀术冲到城头,只见长江江面上,上百艘挂着“王”字旗的战船正顺流而下。船头上站着披甲的宋军,枪尖挑着燃烧的火把;船尾绑着用油布裹着的铁锚,锚尖挂着浸油的棉絮——正是韩世忠的“火船阵”。
“放火箭!”宋军将领大喝一声。
火把被抛进金军的楼船,火舌瞬间窜起,映得江面一片通红。金军的惨叫声、战马的嘶鸣声、江水的咆哮声,混作一团。金兀术望着燃烧的楼船,突然想起昨夜伪齐营寨的混乱——原来所谓“铁鹞子”,不过是纸糊的老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撤!”他踉跄着下令,“往淮西退!”
九月初七,庐州城。
晨雾未散,百姓们举着火把涌上街头。他们手里捧着热乎的炊饼、新腌的咸菜,还有用红布包着的鸡蛋——这是给前线将士的“壮行礼”。
岳云站在城楼上,望着江面上正在打扫战场的宋军水师,嘴角终于有了笑意。赵桓走到他身侧,手里捧着碗热粥:“云儿,王都统送来捷报,金兀术退至滁州,伪齐的签军跑了三成,剩下的都缴了械。”
“陛下,这才是真正的胜仗。”岳云接过粥,“不是杀了多少敌,是让咱们的百姓知道——他们不是孤军奋战。”
陈老匠牵着匹青骓马过来,怀里抱着个木匣:“云将军,这是从金军帅帐里搜来的,里面有刘豫给金兀术的密信。”
木匣里是一叠帛书,最上面的一封写着:“宋民顽劣,非刀兵不能降。待克淮南,当屠三城,以儆效尤。”
“好个刘豫!”牛皋抡起板斧,“他这是把刀,往自己脖子上架!”
岳云将帛书递给赵桓。赵桓展开一看,突然冷笑:“朕要让天下人看看,这帛书上的字,比金兀术的刀还利。”他转向陈老匠,“老匠,把这帛书刻在庐州的城墙上,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能看见。”
九月十五,中秋。
庐州城头的月亮又圆又亮。百姓们在城中心搭了戏台,唱的是新编的《岳家军抗金》。牛皋喝得满脸通红,举着酒碗吼:“云将军!唱得好!再来一段!”
岳云笑着摇头,目光却落在台下——小丫头骑在她阿娘脖子上,举着块月饼冲他笑;张阿公捧着碗桂花酒,要和他碰杯;陈老匠蹲在戏台边,正给几个孩童修那面“岳”字旗,补丁摞补丁,倒比新的还结实。
赵桓走过来,递给他碗酒:“云儿,明日陪朕去看看淮西的庄稼。”
“好。”岳云接过酒碗,“等秋粮收了,咱们就修河渠、建学堂,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喜欢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不想错过《靖康前夜:帝业重光》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