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少阳病脉症并治全篇1-5(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患伤寒十三天,病仍不解除,出现胸胁胀满且呕吐,傍晚时分发潮热,随后又出现轻微腹泻。+狐*恋*文!茓- +首~发?这本是柴胡汤的适应证,正常攻下后不应该腹泻,现在反而腹泻,可知是医生用丸药攻下,这不是正确的治法。出现潮热,说明是实证,应该先给予小柴胡汤以解除表邪,然后用柴胡加芒硝汤治疗。
【注释】一般来说,伤寒过了传变周期病仍不解,热邪转归到胃腑的情况较多,都应该攻下。现在伤寒十三天病不解除,已过传变周期,出现胸胁胀满且呕吐,傍晚时分发潮热,随后又轻微腹泻,这本是大柴胡汤的适应证。正常攻下后大便不应泄泻,现在反而泄泻,询问得知是医生用丸药迅速攻下,这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迅速攻下,虽然水液被泻去,但燥结的部分仍然存在,担心医生会认为泻下后的腹泻是虚证,所以又指出:出现潮热,说明是实证,是可以再次攻下的。但是胸胁的邪气还没有解除,所以应该先给予小柴胡汤,以解除少阳经的表邪,再用小柴胡汤加芒硝,来攻下少阳经的里实。不用大黄而加芒硝,是因为里实的情况并不急迫,而且已经经过迅速攻下,只是想要软坚润燥而已!这又是攻下中兼有调和的意思。
【集注】《内台方》议说:出现潮热,说明是实证,为什么不用大柴胡汤、大小承气汤攻下,却用芒硝呢?因为潮热虽然属实,但已经先用丸药,损伤了脏腑,如果再用大黄攻下,那么脾气就会受伤而形成坏证,所以只用芒硝润燥来通利大便。
方有执说:十三天,是过了传变周期。病不解除,是形成了坏症,这是因为医生治疗不当。从“以上”到“非其治也”,是推究坏证形成是由于医生的失误。从“以下”到末尾,是补救失误的治法。
柴胡加芒硝汤方
在小柴胡汤的配方中,加入芒硝六两,其余的按照前面的煎服方法服用,如果病不解除就再服。
伤寒十三天,病仍不解除且已过了传变周期,出现谵语症状,这是因为体内有热,应当用汤剂攻下里热。如果小便通畅,大便就应当硬结,然而现在反而出现腹泻,脉象平和协调,可知是医生用丸药攻下导致的,这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如果是自行腹泻,脉象应当微弱且手足厥冷,现在脉象反而平和,这表明是体内有实热,应当用调胃承气汤治疗。
【注释】这一条承接上一条,相互阐发其义,以详细说明治法。伤寒十三天病不解除且过了传变周期,出现谵语,是因为体内有热,应当用汤药攻下里热。·薪.顽/夲~鰰¨栈+ ~庚^薪′蕞~全¢但是上一条提到的潮热之热,热在表里,大便应当不硬结;而这一条谵语之热,热已归聚到胃腑,按照常理大便应当硬结。如果小便通畅,大便本应硬结,现在大便不硬结反而腹泻,脉象平和协调,就知道是医生用丸药攻下导致的腹泻,这不是正确的治法。如果不是经过丸药攻下,而是自行腹泻,那么就是里气虚弱,里虚导致的腹泻,脉象应当微弱且手足厥冷,现在脉象反而平和而不微弱厥冷,这表明是体内有实热,并非里虚有寒,虽然有腹泻,也是热利。仍然应当攻下里热,所以用调胃承气汤治疗。
伤寒三天,三阳经的邪气已传变完毕,三阴经应当受到邪气侵袭,然而患者反而能够进食并且不呕吐,这表明三阴经没有受到邪气侵袭。
【注释】伤寒之邪,第一天太阳经受邪,第二天阳明经受邪,第三天少阳经受邪,第四天太阴经受邪,第五天少阴经受邪,第六天厥阴经受邪,这是传经的一般次序。现在伤寒三天,三阳经的表邪传变完毕,三阴经应当受邪,患者此时应当不能进食而且呕吐,现在反而能够进食并且不呕吐,这说明里气调和,三阴经没有受到邪气侵袭。然而这只是《内经》根据大概情况而言,终究不能完全以日数来拘泥。
【集注】成无己说:表邪传里,里气不和就会不能进食而且呕吐,现在反而能够进食并且不呕吐,这表明邪气没有传入阴经,只是在阳经。
方有执说:阳指表而言,阴指里而言,能够进食且不呕吐,表明里气调和且胃气恢复,由此可知阴经没有受到邪气侵袭。
汪琥说:邪气在少阳经,原本会呕吐不能进食,现在反而能够进食并且不呕吐,可以证明里气调和,而且少阳经的邪气自行解除。里气既然调和且少阳经的邪气解除,那么邪气不传至三阴经,是可以肯定的,所以说三阴经没有受到邪气侵袭。
伤寒六七天,体表没有明显大热,而患者出现躁烦的症状,这是因为阳邪离开表部传入里部,进入三阴经的缘故。
【注释】伤寒六七天,正是邪气将要传入里部的时候。体表没有明显大热,说明表热轻微。躁烦,表明里热亢盛。这就是阳邪离开表部传入里部,即阳邪从表传入三阴经。
【集注】成无己说:内热称为烦,指心中郁闷烦躁;外热称为躁,指身体外部发热躁动。内热是有根之火,所以只是烦而不躁,或者先烦后躁的,都可以治疗;外热是无根之火,所以只是躁而不烦,以及先躁后烦的,都难以治疗。\暁?税_宅¢ ,更+欣~罪_全^
方有执说:“去”,是前往的意思。指表邪离开表部进入里部,所以体表没有其他热象,而体内则烦躁。
妇人患中风,出现发热恶寒的症状,恰逢月经来临,得病七八天后,热退且脉象迟缓、身体凉爽,但出现胸胁下胀满,如同结胸的症状,并且有谵语,这是热邪侵入血室,应当针刺期门穴,根据其血分的实热情况进行泻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