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厥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3(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集注】喻昌说:这与太阳经的结胸完全不同,其脉象突然紧劲,邪气也必然是突然结聚,所以用瓜蒂散使邪气向上涌吐而出,这样阳邪仍从阳经解除。
程应旄说:手足厥冷,是邪气内阻,脉象突然紧劲,紧而不持久,在往来搏动中忽然出现一次。
伤寒脉象滑利且伴有手足厥冷,这是里有热,用白虎汤治疗。
【注释】伤寒脉象微细,身体无热,小便清白且手足厥冷,这是虚寒性的厥冷,应当用温法。脉象突然紧劲,身体无热,胸满烦闷且手足厥冷,这是寒实性的厥冷,应当催吐。脉象坚实,大小便不通,腹部胀满坚硬疼痛且手足厥冷,这是热实性的厥冷,应当攻下。如今脉象滑利且手足厥冷,滑是阳脉,可知里有热,这是热厥。然而体内没有腹满疼痛、不大便的症状,说明虽然有热但里还未结实,不可攻下而可清热,所以用白虎汤治疗。
【集注】程应旄说:脉象滑利且手足厥冷,是阳热实证格拒阴气导致的厥冷,白虎汤寒凉能清里热,辛味可解表。所以应当舍弃症状而依据脉象用药。
林澜说:热厥也有不同情况,比如传经之邪入腑,大便秘结不通,燥屎在内,非得攻下不可的,这是用承气汤治疗的证候。如果火极似水,里有大热,但大便不闭结,没有燥屎可下,脉象滑说明里热已深,手足厥冷说明邪气内陷已极,不用白虎汤清涤这极盛的热邪,那亢盛的阳气怎么能清除呢!
吴人驹说:厥冷是因为阳气不能顺利交接,脉象应当呈现阴象。脉象滑是气有余,这是阳热盛于内,格拒阴气于外,体内是实热,体表是假寒,用白虎汤清解实热,厥冷自然就会解除。辨别方法是,体表冷得一定不厉害,轻触感觉冷,按到肌骨之下,反而感觉热。
伤寒脉象急促,手足厥冷,可以用艾灸治疗。
【注释】伤寒阴证见到阳脉,虽然病情困重但并无大碍,不妨等待观察。如今伤寒脉象急促,手足厥冷,却说可以艾灸,这是因为想要用温法,却因有阳脉而有所疑虑;想要用清法,又因有阴厥的症状而有所妨碍。症状和脉象没有明确的寒热依据,假如因为脉象急促这一阳脉而用清法,唯恐误判脉象;假如因为手足厥冷这一阴证而用温法,又唯恐误判症状。所以采用艾灸这种两全的方法,既能通阳又不助长热邪,既能回厥冷又不损伤阴气。
【集注】喻昌说:伤寒脉象急促,可知阳气受到拘束,再加上手足厥冷,阳气必定被阴气格拒而不能返回,所以适宜艾灸来通阳。
张璐说:手足厥冷,本来应当用四逆汤,但因为脉象急促,知道是阳气内阻,而不是阳虚,所以只用艾灸来通阳,不用温经药来助阳。
伤寒发热四天,厥冷反而只有三天,之后又发热四天,厥冷少而发热多,这种病应当会痊愈。如果从第四天到第七天热仍不消退,必然会出现大便脓血。伤寒厥冷四天,发热反而只有三天,之后又厥冷五天,这种病属于病情进展,寒多热少,表明阳气衰退,所以病情进展。
【注释】伤寒邪气在厥阴经,阳邪会导致发热,阴邪会导致厥冷,阴阳错杂,相互胜负交替,所以会出现或厥冷或发热的情况。伤寒发热四天,厥冷也四天,这是阴阳相互胜负。如今厥冷反而只有三天,又发热四天,这是热多厥少,阳气战胜阴气,阴气衰退,所以病应当会痊愈。应当痊愈却未痊愈,热仍然不退,那么热邪郁积在阴分,之后必然会出现大便脓血。如果厥冷九天,发热反而只有三天,那么厥冷多发热少,阴气战胜阳气,阳气衰退,所以病情进展。
【集注】程知说:这就是厥冷与发热往复变化的关键,了解阴阳进退的意义,明白厥证关键在于阳气,那么厥阴病的主旨就清楚了。
张璐说:太阳经病以恶寒发热为病情进展,是担心邪气传里;厥阴经病以厥冷少发热多为病情好转,是因为欣喜阴寒将尽阳气恢复。
程应旄说:厥阴与少阳,一脏一腑。少阳在三阳经中为阳气将尽,阳尽则阴生,所以有寒热往来;厥阴在三阴经中为阴气将尽,阴尽则阳生,所以有厥冷与发热的胜负交替。凡是遇到这种病症,不必讨论它是来自三阳经还是起于三阴经,只看厥冷与发热的多少。热多厥少,可知是阳气胜,阳气胜病应当会痊愈;厥多热少,可知是阴气胜,阴气胜病就会日益进展。热在后期而不退,就是阳气过胜,过胜而阴气不能恢复,就会出现便血等热症;厥冷在后期而不退,就是阴气过胜,过胜而阳气不能恢复,就会出现亡阳等死症。所以调整这两种情况的治法,必须符合阴阳进退的关键,阳气胜适宜攻下,阴气胜适宜温阳,如果不趁早谋划,任其发展导致阴竭阳亡,必然会死亡。
吴人驹说:《内经》说,人受了寒邪,就会生病发热,热即使很严重也不会死亡,这说明伤寒病以热为可贵。然而热不足会生病,热太过也会生病。所以这两节论述寒热的多少,以表明既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
不想错过《【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