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湿暍病脉症并治第二1-1(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病人出现身体发热但足部寒冷,颈项部拘强紧急,怕冷,有时头部发热,面色发红,眼睛发红,头部独自摇摆晃动,突然牙关紧闭,背部反张等症状,这就是痉病。¢d·a¨n_g′y`u′e`d?u`._c¢o¢m′如果对痉病患者发汗,会使寒湿之邪相互搏结,人体肌表更加虚弱,进而恶寒的症状会加剧。发汗之后,脉象会如同蛇行般绵软无力且有弯曲之象。
【按语】众多医家将刚痉、柔痉列为首条,现在把这条作为第一条,是因为刚痉、柔痉的区别,都是从这一条分化出来的,此条对痉病的描述最为完备,所以应放在首位。另外,“痉病也”之后“若发其汗”等六句,与上文文意不连贯,而与后面第十一条中“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一句文意连贯,应移到那里。
【注释】病人身体发热、怕冷,这是太阳经的症状;颈项部拘强紧急,面色发红、眼睛发红,这是阳明经的症状。头部发热,是阳气郁积在上部;足部寒冷,是阴气凝聚在下部。太阳经的经脉沿着背部上行至头部,阳明经的筋脉向上夹于口部,风寒之邪侵袭这两条经脉,就会出现头部摇动、牙关紧闭、背部反张、肢体拘强等症状。这些都是痉病的外在表现,所以首先揭示出来,作为辨明痉病的要领。
【集注】李彣说:手三阳经的筋脉,结聚进入颔颊部位。足阳明经的筋脉,向上夹于口部。风寒之邪乘虚侵入这些筋脉就会导致筋脉挛缩,所以牙关紧急而出现口噤。
痉病的脉象,按之紧而如弦,呈上下直行之态。
【注释】痉病的症状,表现为劲急强直,所以其脉象也呈现劲急强直之象。按之紧,是劲急的脉象表现;如弦,是上下直行的脉象表现。
《脉经》说:痉病患者,其脉象伏而坚实,呈上下直行之态。
【注释】痉病患者,其脉象紧弦、上下直行,是因为痉病属于太阳经表证。《脉经》所说的脉象伏坚、上下直行,是因为痉病也可属于阳明经里证。因为痉病原本与太阳、阳明二经相关,所以有使用太阳经的葛根汤发汗,阳明经的大承气汤攻下的治法。伏坚,就是沉实;上下直行,就是弦直,也就是沉实弦直的脉象。
患太阳病,出现发热、无汗,怕冷的症状,叫做刚痉。患太阳病,出现发热、汗出,而不怕冷的症状,叫做柔痉。
【按语】“反恶寒”的“反”字是多余的。研读痉病的条文,自然知道本应怕冷。
【注释】痉病既然属于太阳经病,应当以太阳经的虚实例证来区分,所以说:太阳病,发热、无汗、怕冷,属于实邪,叫做刚痉,意味着强而有力。\鸿!特+晓*税~蛧′ _蕪\错~内′容¨发热、汗出、不怕冷,属于虚邪,叫做柔痉,意味着强而无力。
患太阳病,无汗而且小便反而减少,气上冲胸,牙关紧闭不能言语,将要发作刚痉,用葛根汤主治。
【注释】这是进一步说明刚痉在表的情况,以明确其治法。太阳病,表现为头项强痛、发热等症状。无汗,说明是伤寒。太阳伤寒,小便不应当减少,现在反而减少,这是寒邪强盛而导致收敛。不应当气上冲胸,现在气上冲胸,这是寒邪强盛而向上逆行。不应当牙关紧闭不能言语,现在牙关紧闭不能言语,这是寒邪强盛,致使牙关紧急加剧。以太阳伤寒而出现这些冲击劲急的表现,这是将要发作刚痉的病症。麻黄汤能治疗太阳经病,但不能治疗阳明经病,所以用葛根汤兼顾太阳、阳明两经进行治疗,这是治疗刚痉无汗的正确方法。
痉病患者,出现胸满、牙关紧闭,背部反张严重到不能着床,脚部拘挛急迫,必定会咬牙,可给予大承气汤。
【注释】这是进一步说明痉病入里的情况,以明确其治法。痉病又出现胸满,是里气壅滞;背部反张严重到不能着床,说明反张的程度很厉害;脚部拘挛急迫,说明拘急的程度很严重;必定会咬牙,说明牙关紧闭的程度很厉害。这些都是阳明热盛灼伤筋脉,筋脉拘急加剧的表现。所以用大承气汤直接攻泄里热,并非是攻下阳明的燥屎实邪。这里说“可与”,并非完全肯定可以使用,有慎重之意。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用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掉外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以上四味药,用水一斗,先煮厚朴和枳实二味药,煮取五升,去掉药渣,加入大黄,再煮取二升,去掉药渣,加入芒硝,再上火稍微煮一两沸,分两次温服,服药后大便通下就停止服用。
患太阳病,各种症状具备,身体强直,有俯仰不能自如的状态,脉象反而沉迟,这就是痉病,用栝楼桂枝汤主治。
【注释】太阳病各种症状具备,是指头痛、项强、发热、恶风寒等症状都出现。而且身体强直,有俯仰不能自如的“几几然”之态,这是痉病。只是脉象反而呈现沉迟这种太阴经的脉象,与太阳经浮紧、无汗的刚痉不同。所以不用葛根汤,而用栝楼桂枝汤,既能调和太阳经表证,又能清解太阴经里热。′山.叶?屋? *首·发,
栝楼桂枝汤方:
栝楼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以上六味药,用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使其微微出汗,如果不出汗,过一顿饭的时间,喝热粥来发汗。
患太阳病,出现发热症状,脉象沉而细,这种情况也叫做痉病,属于难治之症。
【注释】发热是太阳经病症的表现。脉象沉细是少阴经脉象的特征。之所以也称为痉病,必定会有或刚痉或柔痉的症状表现出来。以太阳经痉病的症状,却出现少阴经的脉象,这是表里同时患病。太阳经的邪气郁滞在体表,所以出现发热症状;少阴经的邪气凝聚在体内,所以脉象沉细。一般来说,痉病出现弦紧的脉象,属于本病应有的脉象,即便脉象沉迟,尚且还可以治疗。如今脉象沉而细,表明邪气已经侵入少阴经,阳气已经衰弱,难道还容易治疗吗?所以说难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