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症并治第七1-2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症并治第七1-2(1/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肺痿患者吐出涎沫但不咳嗽,其人不口渴,必然会遗尿,小便频数。_咸.鱼¢墈~书, *哽′辛?最`全+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上焦虚弱不能制约下焦,这是肺中虚寒,必然会头目眩晕,涎沫增多,用甘草干姜汤来温肺。如果服药后出现口渴,属于消渴病。

【注释】咳嗽但不吐出涎沫的,是肺燥咳嗽;咳嗽且吐出涎沫的,是肺热导致的肺痿。如果像肺痿一样吐出涎沫但不咳嗽,这是肺中有寒饮,并非肺中形成热痿。肺中虚寒,那么其人必然不口渴,遗尿,小便频数,头目眩晕,涎沫增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上焦阳虚,不能约束下焦阴水,下焦的水液上泛而吐出涎沫,用甘草干姜汤来温散肺中的寒饮。如果服药后口渴,属于消渴病,意思是起初不口渴,服用温药后反而口渴,这既不是肺中有热,也不是肺中虚寒,而是胃中有热,那么就不应按照肺中寒饮来治疗,而应当按照胃中热的消渴病来治疗。

甘草干姜汤方剂:

甘草(四两,炙烤) 干姜(二两,炮炙)

以上药材切碎,用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咳嗽气逆上冲,喉中发出如水鸡叫声,用射干麻黄汤治疗。

【注释】咳嗽气逆上冲,是说咳嗽时气向上冲逆。上一条阐明,不咳嗽但吐出涎沫的,不是肺痿,而是肺中寒冷。这一条阐明,咳嗽但不吐出涎沫的,也不是肺痿,同样是肺中寒冷。上一条以不口渴、小便频数、涎沫增多为肺中寒冷的表现,所以用干姜辅佐甘草,是以温中为主。这一条以气上逆、喉中有水鸡叫声为肺经有寒的表现,所以用生姜辅佐麻黄,是以散表寒为主。病症同为寒饮,却有在表和在里的区别;方剂同样是辛温之剂,却有主温里和主散表的差异。水鸡叫声,是说水与气相触发出的声音,在喉中连续不断。

射干麻黄汤方剂:

射干(三两) 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紫苑、款冬花(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大枣(七枚) 半夏(半升)

以上九味药,用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煮两沸后,去掉上面的浮沫,加入其他药物,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

【集注】程林说:咳嗽气逆上冲,像水鸡叫声连续不断的,用这个汤治疗。《内经》说:肺厌恶气上逆,应赶紧用苦味药来泻气。射干、紫苑的苦味,可用来泄上逆之气。用辛味药来泻气,麻黄、生姜、细辛、半夏、款冬花的辛味,可用来泻除风邪。用酸味药收敛,用酸味药补益,五味子的酸味,用来补肺之不足,虚者补其母,大枣的甘味,用来补肺之母。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要止逆下气,用麦门冬汤治疗。

【按语】“火逆上气”的“大”字,应当是“火”字,这样文义、病症与用药才能相符,肯定是传抄有误。

【注释】咳嗽气逆上冲,咽喉有水鸡叫声且连续不断的,是寒饮上逆。*精·武\暁~税′罔· ¢更_歆¢醉¢全!如今咳嗽气逆上冲,咽喉没有水鸡叫声但感觉不利,是火气上逆。不利,是说咽喉好像有东西阻碍,不顺畅。用麦门冬汤治疗,来止住火逆,降下上逆之气。

麦门冬汤方剂: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以上六味药,用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每次温服一升,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集注】周扬俊说:喻昌说:这是胃中津液枯燥,虚火上炎的病症,麦门冬汤是治本的良方。用降火的药,火反而上升,用寒凉的药,热反而更炽盛,不仅没有益处,反而有害。凡是病症有胃气就能生存,没有胃气就会死亡,胃气,是肺的母气。《本草》中有知母这个药名,是说肺借助其清凉之性,知道清凉是肺的母气所在。有贝母这个药名,是说肺借助其豁痰的功效,豁痰是肺的母气所在。然而多次用于火逆上气、咽喉不利的病症,却多次没有效果,名不副实了。谁知道仲景有这样巧妙的方法,在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补中气、大生津液的药组中,加入半夏这一味辛温之药,其利咽下气的功效,并非仅仅是半夏的作用,实际上是善于运用半夏的结果,开创了古今未有的奇妙治法。咳嗽气逆上冲,时时吐出浊痰,只能坐着不能入睡,用皂荚丸治疗。

【注释】咳嗽气逆上冲,喉中有水鸡叫声的,是寒饮冲肺,是射干麻黄汤的适应证。咳嗽气逆上冲,咽喉不利的,是火气冲肺,是麦门冬汤的适应证。如今咳嗽气逆上冲,只是时时吐出浊痰,表明痰涎多。只能坐着不能躺下,表明气逆严重,执勤哦哦气导致的病症,既不是寒饮也不是火气。用皂荚丸治疗,是为了宣导痰邪,通畅气机。用枣膏的甘味,来缓和药物剽悍的药性。

【集注】程林说:浊唾壅塞在肺,就不能躺下,所以时时吐出浊痰。皂荚味辛咸,辛能发散,咸能软坚,宣通壅滞、疏导积滞、通利孔窍、消散风邪,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所以咳嗽气逆上冲,时时吐出浊痰,坐着不能躺下的适合用它。然而药性剽悍,用枣膏的甘味来缓和药势。

魏荔彤说:咳嗽气逆上冲,时时吐出浊痰,只能坐着不能入睡,比喉中有水鸡叫声的病情更重。声音滞塞,是挟有外感的原因,吐出浊痰则是内伤的缘故,只能坐着不能躺下,那么肺痈的病症将要形成了。这是上焦有热,痰血包裹,结聚成患,不能不赶紧宣通其结聚,之后才能使津液慢慢生成,干枯的症状得到滋润,所以用皂荚丸治疗。皂荚祛风通络,正是因为它有去除瘀血、涤荡污垢的能力。咳嗽气逆上冲,时时吐出浊痰,胸膈中恶臭的痰血已经结聚,能不赶紧涤荡,使其清洗干净不留吗?就像现在用皂荚洗澡来去除污垢油腻,就是这个道理。制成丸剂,使其慢慢润化,自上而下作用,上部才能清爽,如果用汤剂直接泻下,就不能治疗上部胶结凝聚的病症了,古人制定的方法实在是精妙啊。这是预治肺痈将要形成的主治方剂。

皂荚丸方剂:

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烤)

以上一味药,研成粉末,用蜜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用枣膏调和成汤,每次服三丸,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1′1.k′a?n¨s,h!u¨.*c¨o′m~

上气,面部浮肿,抬肩呼吸,脉象浮大的,病情难以治愈,如果再伴有下利,情况就更为严重。

【注释】上气,指的是咳嗽气逆上冲。面部浮肿,指的是面目出现浮肿。肩息,说的是气喘,需借助抬肩来辅助呼吸。其脉象浮大难以治愈,若又伴有下利则更为严重,这是因为脉象与症状都显示正气虚弱,已属难治之症,又加上下利,就会导致上气喘促而下利不止,阴阳之气都有脱失之象,脉象与症状相互背离,所以说情况更为严重。

【集注】徐彬说:这是说肺痈之症,若元气疲惫,就难以治疗。因为肺痈由风邪引发,风性上行,必然先出现上气症状,若再兼见面部浮肿、抬肩呼吸,这是气升而不降。而且脉象浮大,表明元气不能收敛,此时既不能用补法,也不能用汗法,况且内外都是逆乱之气,并非单纯风邪可比,怎能通过发汗来解除呢?所以说难以治愈。若再伴有下利,就会导致阳气从上脱失,阴气从下脱失,所以说情况更为严重。

尤怡说:上气,面部浮肿,抬肩呼吸,表明气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脉象又浮大,那么阳气有向上越脱的趋势。脉象偏盛,就有偏绝的可能。又加上下利,这是阴气又从下脱失。阴阳分离,所以当属难以治愈之症。肩息,就是呼吸时肩膀随之摇动。

咳嗽气逆上冲,这是肺胀,患者气喘,眼睛像要突出的样子,脉象浮大的,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