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水气病脉症并治第十五1-1

水气病脉症并治第十五1-1(1/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少阴部位的脉象紧而且沉,紧脉主疼痛,沉脉主水病,就会出现小便困难的情况。.秒-彰′劫`小¨税,蛧` ¨勉′费_粤^黩¨如果脉象在各个部位都呈现沉象,应当考虑体内有水邪,会出现身体肿胀沉重的症状。

【按语】“脉象在各个部位都呈现沉象”这一条,是开始论述水气病的脉象,应当排列在这一篇的开头。只是在古代版本中,“脉象在各个部位都呈现沉象”的上面,有“少阴脉紧而沉”这四句话,文义不连贯,并且有脱漏的文句,所以不做解释。

【注释】咳嗽气喘但是没有身体肿胀的情况,叫做痰饮;身体肿胀沉重但是没有咳嗽气喘的情况,叫做水气病。沉脉出现在各个部位,身体没有肿胀沉重症状的,应当考虑是气病;身体肿胀沉重的应当考虑体内有水邪。因为水液蓄积在体内,所以脉象沉;水液泛溢到体表,所以身体肿胀沉重。

患有水病,脉象却浮大显露于外的,是死症。

【注释】患有水病,肌肉肿胀,脉象应当沉伏而不显露,现在脉象浮大显露于外,这是正气向外散失的表现,所以是死症。

【集注】沈明宗说:脉象在各个部位都呈现沉象,沉脉主气郁,气不能运行到体表,那么络脉空虚,络脉空虚水液就会泛滥到皮肤肌肉之间,所以身体肿胀沉重,应当考虑体内有水邪。只是沉脉主正水病,而正水病是阴寒太盛阳气郁滞,脉象必定是沉伏到极点,如果突然出现脉象浮起的情况,这是真气脱离根本的征象,所以说:患有水病脉象浮大显露于外的是死证。如果是风水、皮水两种病,脉象浮洪,就不在这种情况的范围内。

有人问道:患病出现泄泻后,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畅,腹部胀满并且阴囊肿大的,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这种情况按照规律应当会患水病,如果小便通畅以及有汗出的情况,自然就会痊愈。

【注释】患病泄泻后身体就会虚弱,这是脾胃受伤、津液受损的缘故,脾胃虚弱水液就容易胡乱运行,津液受损就必然会口渴想喝水。¢咸`鱼/看¨书-罔? ·首+发_如果小便通畅以及有汗出的情况,那么水液的精华就能正常输布,哪里还会有水病呢?只有小便不通畅,那么水液没有排出的途径,所以必然会患水病。患水病的人脾脏必定虚弱,不能制约水液,所以腹部胀满;肾脏必定虚弱,不能主持水液的代谢,所以阴囊肿大。从这里可以推断,凡是患病后损伤津液,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畅的,都应当预防患水病。

【集注】程林说:患病泄泻,那么脾胃就会衰弱并且津液枯竭,所以口渴想喝水;而脾胃又不能制约水液,所以小便不通畅,脾厌恶湿邪,所以腹部胀满;肾主持水液,所以阴囊肿大,这无疑是患了水病。如果小便通畅那么水液就能正常运行,汗出那么水液就能向外发散,即使不用药也会自愈。

患有水病的人,眼睛下方有像卧蚕一样的水肿,并且眼睛缺乏光泽,脉象沉伏,患者会出现消渴的症状。患水病腹部肿大,小便不通畅,脉象沉伏到几乎摸不到的,体内有水邪,可以使用泻下的方法治疗。

【按语】“患者会出现消渴的症状”的下面,古代版本中有“患水病腹部肿大,小便不通畅,脉象沉伏到几乎摸不到的,体内有水邪,可以使用泻下的方法治疗”这四句话,与上文的文义不连贯,应当另外分为一条,排在这一篇第五条的后面,才符合里水病的脉象和症状。

【注释】眼睛下方的眼窝部位,属于足太阴脾经所主。眼睛下方微微肿胀,是有水邪的表现。只有脾脏不能制约水液,那么水液就会泛滥成病,所以水病刚开始的时候必定会先在眼睛下方出现微微肿胀的情况。有像卧蚕一样的形状,这是水病的症状,面目缺乏光泽,这是水病的面色表现;脉象沉伏很厉害,这是水病的脉象;消渴而口渴想喝水,这是水病的病因,这些都是水病先出现的征兆。

【集注】赵良说:《内经》中说:面色光泽的,是患了溢饮病。溢饮病,是口渴而多喝水,水液泛滥到肠胃之外。又说:水属于阴,眼睛下方也属于阴,腹部是至阴的所在之处,所以水液在腹部,就会使眼睛下方肿胀。《灵枢》中说:水病刚开始的时候,眼睛下方微微肿胀如同卧蚕一样,就好像刚睡醒起来的样子,这些人最初是因为水谷不能化成津液,从而形成消渴病,必定会多喝水,多喝水那么水液就会积聚,水液积聚那么气机就不能通畅,所以脉象沉伏。?优*品?小+税?惘` `毋¢错^内-容-

沈明宗说:水液向外流走就会泛滥到皮肤肌肉之间,向内逆行就会浸渍到脏腑肠胃之中,水液随着胃脉向上灌注到面部,眼睛下方就会出现像卧蚕一样的形状;水的特性是明亮而有光泽,所以面部有光泽,这是水病的验证。然而水病的病因是阳气微弱阴气旺盛,经络不通畅,所以脉象沉伏,而胃中的津液和水饮,向外泛滥到皮肤肌肉之间,不能灌溉到咽喉口舌,所以会出现消渴的症状,这确实不是真正的消渴病。

老师说:凡是患有各种水病的人,如果是腰部以下肿胀,应当通利小便;如果是腰部以上肿胀,应当发汗,这样病才能痊愈。

【注释】“凡是患有各种水病的人”,说的是各种水病的情况。治疗各种水病,应当知道根据表里上下的不同情况采用分消水邪的方法。腰部以上肿胀的,是水邪在体表,应当发汗使病痊愈,这是越婢汤、青龙汤等方剂的适应证;腰部以下肿胀的,是水邪在体内下部,应当通利小便使病痊愈,这是五苓散、猪苓汤等方剂的适应证。

【集注】赵良说:身体的上半部分,属于天的范畴,是阳;身体的下半部分,属于地的范畴,是阴。而身体的腠理能够运行天部分的阳气,小便能够通利地部分的阴气。所以水液停留在身体上部的,打开腠理使水液随着汗液发散出去;水液停留在身体下部的,疏通水道使水液自行排出。这就是《内经》中所说的“开鬼门、洁净府”的方法。

尤怡说:发汗、通利小便,是根据水邪的趋势来因势利导地治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