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有人问:新产妇人有三种病症:一是痉病,二是郁冒,三是大便困难,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说:新产妇女,由于血虚,容易多汗出,又容易中风邪,所以引发痉病。-求\书+帮! ?已^发_布¨最+芯?彰¨結*失血之后又多汗,寒邪偏盛,所以导致郁冒。津液耗损,胃中干燥,所以出现大便困难。
【注释】新产的妇女,担心没有汗出,若不出汗则营卫不和,出现发热无汗,类似伤寒表证,但通过舌上没有白苔可以鉴别。因此希望她有汗,但又怕汗出过多,表阳不固,风邪容易侵入,从而引发项强、腰背反张的痉病。新产的妇女,担心恶露不行,若恶露不行则瘀血内阻,出现发热腹痛,类似伤寒里证,但通过舌上没有黄苔可以鉴别。所以希望恶露下行,但又怕失血过多,阴液耗亡,阳气上逆,从而导致昏冒不醒、闭目汗出的血晕。新产妇女虽然希望出汗、恶露下行,但又恐怕过度伤阴,致使胃干肠燥,出现潮热谵语、大便坚硬难下,类似阳明胃家实证。所以仲景在论述产后病症时,首先提出这三种病症,不仅是为了预防未发生的疾病,更是为了辨析已出现病症的疑惑。昏冒称为郁冒,是指阴阳虚衰郁滞,不能相互交通而导致头目昏眩。
【集注】尤怡说:痉病是筋脉的病症,血虚汗出,筋脉失去滋养,风邪侵入使其更加劲急。郁冒是神志的病症,亡阴血虚,阳气上逆,阴气又郁滞,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大便困难是津液的病症,胃藏津液,津液渗灌滋养各阳经,津液耗亡,胃中干燥,大肠就失去濡润而导致大便困难。这三种病症虽不同,但亡血伤津的本质是一致的。
产妇出现郁冒,脉象微弱,不能进食,大便反而坚硬,仅头部出汗。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血虚导致阳气上逆,阳气上逆必然会出现头目昏眩。郁冒患者将要痊愈时,必然会大量出汗;因为血虚阳气上逆,孤阳上越,所以头部出汗。所以产妇容易出汗,是因为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所以应当出汗,阴阳才能恢复平衡。若出现大便坚硬,呕吐不能进食,可用小柴胡汤治疗。病症解除后能进食,七八天后又发热的,这是胃中有实热,用大承气汤治疗。
【注释】此条承接上文,相互详细阐述其义,以明确治疗方法。产妇昏冒,脉象微弱,这是气血俱虚应有的脉象。不能进食,是胃气未和应有的表现。大便反而坚硬,是肠胃枯干应有的病症。探究郁冒的原因,是因为血虚导致阴虚,阴虚则阳气上逆,必然会出现头目昏眩。郁冒患者将要痊愈时,必然会大量出汗,这是阳气郁滞得以向外宣泄而病解,所以产妇容易出汗。由此推断,血瘀导致的郁冒,病解时必然是瘀血下行,这是阴气郁滞得以向内输布而病解。最要忌讳的是仅头部出汗,这表明阴液耗亡于下,孤阳上越。大便坚硬,呕吐不能进食,使用小柴胡汤,必须是患者舌上有苔、身上无汗、形气不衰的情况才行,所以病症解除后自然能进食。若有汗则应减少柴胡用量,无热则应减少黄芩用量,呕吐则应加倍使用生姜、半夏,体虚则应加倍使用人参,这又需要临证灵活变通。大便坚硬,七八天后又发热,使用大承气汤,也必须是患者形气俱实、胃强能食的情况才行。*5*k?a_n+s¨h¢u~.^c?o^m~若气弱液干,因虚致燥,难以承受攻下之法,那么就应当内服元明粉软坚润燥,外用各种导便方法滋润大肠,缓缓调理。
【集注】尤怡说:郁冒虽然有外邪,但本质是里虚,所以脉象微弱。呕吐不能进食,大便反而坚硬,仅头部出汗,这是津液上行而不能下达的表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亡阴血虚,孤阳上逆,津液随之向上。阳气上逆必然会出现头目昏眩,郁冒患者将要痊愈时,必然会大量出汗,是因为阴阳暂时分离,所以出现阳气上逆、头目昏眩,等到阴阳再次相通,就会大量出汗而病解。产妇刚生产后身体虚弱,不适合多汗,但这里反而容易出汗,是因为失血后阴虚,阳气受到邪气侵袭而独盛,出汗则邪气去除,阳气变弱后与阴气相合,这就是所谓的损阳就阴。
小柴胡汤(见呕吐相关内容中。)
大承气汤(见痉病相关内容中。)
产妇腹中拘急疼痛,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该方还可治疗腹中寒疝,以及虚劳不足。
【注释】产后突然出现腹中拘急疼痛,这是产后虚寒腹痛。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是为了补虚散寒止痛。该方还能治疗虚劳不足、寒疝腹痛,也是因为这些病症都属于虚而有寒。
【集注】程林说:产后血虚有寒,就会出现腹中拘急疼痛。《内经》说:味厚的药物属阴。当归、羊肉味厚,用以补产后之阴;佐以生姜驱散腹中之寒,那么拘急疼痛自然停止。辛味能散寒,补味能去虚弱,这三味药组成辛温补剂,所以也可治疗虚劳寒疝。
魏荔彤说:妊娠时的拘急疼痛,是因为血寒导致胞阻。产后腹中拘急疼痛,是因为里虚血寒。一个是胞阻,一个是里虚,治法就不同了。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见寒疝相关内容中。)
产后腹痛,烦闷胀满不能安卧,用枳实芍药散治疗。
【注释】产后腹痛,不烦闷不胀满,是里虚;现在腹痛,烦闷胀满不能安卧,是里实。这是气结血凝导致的疼痛,所以用枳实破气结,芍药调理腹痛,枳实炒至黑色,是因为产妇气不充实。该方还可治疗痈脓,也是因为气血凝滞,时间久了腐化所致,用麦粥送服,是担心损伤产妇胃气。
【集注】尤怡说:产后腹痛烦闷胀满不能安卧,可知是血郁化热,而且下部病症影响到上部,与虚寒拘急疼痛不同。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至黑色,但不要太过)、芍药(等量)
以上两味药,捣成散剂,每次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天?禧?晓?说*枉\ ·追·罪/辛?漳?节′该方还可治疗痈脓,用麦粥送服。
老师说:产妇腹痛,按照常理应当用枳实芍药散。假如服药后不痊愈,这是因为腹中有干血附着在脐下,适宜用下瘀血汤治疗。该方也可治疗月经不调。
【注释】产妇腹痛,属于气结血凝的,用枳实芍药散调理。假如服药后不痊愈,这是因为热灼血干,瘀血附着在脐下而疼痛,不是枳实芍药散所能治疗的,适宜攻下瘀血,用下瘀血汤,以攻热下瘀血。该方还可治疗月经不通,也是因为热灼血干的缘故。
下瘀血汤方
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虫(二十枚,炒制,去掉足部)
以上三味药,研成粉末,用炼蜜制成四丸,用一升酒煎一丸,煎取八合,一次服下,会有新血像猪肝一样排出。
【集注】程林说:虫主要作用是开通血闭,大黄主攻瘀血,桃仁主破死血。
产后七八天,没有太阳经表证,少腹坚硬疼痛,这是恶露没有排尽。若伴有不大便,烦躁发热,脉象微实,再次发热程度较之前更为严重,下午3-5点时烦躁,不能进食,进食则谵语,到夜里症状就会缓解,适宜用大承气汤治疗。热邪在里,结聚在膀胱。
【按语】“热在里结在膀胱也”这八个字,应当在本条上文“恶露不尽”之下,没有用大承气汤攻下膀胱瘀血的道理,必然是传抄错误。“再倍”二字,应当是衍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