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3-7(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茵陈蒿汤
阳明病若出现发热,仅头部出汗,身体其他部位无汗,小便不通畅,口渴且喜欢喝水浆,这是体内有瘀热蕴结在里的表现,身体必然会发黄。`晓/说^C′M\S· +唔*错~内.容`若伴有腹部微微胀满的症状,就用本方进行治疗。
药物组成:茵陈蒿(六两)、栀子(擘开,十四枚)、大黄(二两)。
以上三味药,用二斗水,先煮茵陈蒿,待水量减少六升后,加入另外两味药,继续煮至取汁三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服药后小便应当通利,尿液如同皂角汁的状态,颜色纯正赤红,经过一夜腹部胀满减轻,黄疸之邪会随着小便排出体外。
【集注】柯琴说:太阳病与阳明病都有发黄的病症。仅头部出汗而身体无汗,那么热邪无法向外发散;小便不通畅,热邪就不能向下排泄,所以瘀热蕴结在里。然而“里”的部位有所不同,肌肉属于太阳经所主之里,应当通过发汗来解表,所以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这是凉散之法。心胸属于太阳经与阳明经所主之里,应当用寒凉药物来克制热邪,使用栀子柏皮汤,这是清火之法。肠胃属于阳明经所主之里,应当从内部泻下,所以创立本方,这是逐秽之法。茵陈禀受北方水寒之气,历经寒冬而不凋零,傲霜凌雪,偏能承受大寒之气,因此能够清除热邪的留结,率领栀子来通利水源,协同大黄来调和胃中实热,使全身内外的瘀热,都随着小便排出体外,腹部胀满自然减轻,肠胃不受损伤,这符合“引而竭之”的治疗原则,是阳明病利水的圣方。
柯琴又说:仲景治疗阳明病口渴饮水有四种方法:原本是太阳病转属阳明的,用五苓散微微发汗来消散水气;出现大烦、口渴且小便自利的,用白虎加人参汤清泻火热而生津;脉浮、发热且小便不利的,用猪苓汤滋阴并利水;小便不利且腹部胀满的,用茵陈蒿汤来泄除胀满,使黄疸之邪从小便排出。对病情和治法,仲景心中早有明确规划。常常思考仲景通利小便必定使用能促进气化的药物,通导大便必定使用承气类药物。所以小便不利的,必定加用茯苓,病情严重的还要兼用猪苓,因为茯苓和猪苓是促进气化的药物,而小便的通利取决于气化。!0?0`暁_说~王* _最?鑫.蟑,踕¨更*芯?快.这里小便不利却不用茯苓、猪苓是为什么呢?《伤寒论》中说:阳明病,出汗多且口渴的,不可使用猪苓汤,因为出汗多会导致胃中干燥,而猪苓汤又会通利小便。由此可知,阳明病出汗多且口渴的不可用猪苓汤,那么不出汗且口渴的,津液本就先已亏虚,更不可使用猪苓汤就很清楚了。这里用能推陈致新的茵陈,佐以屈曲下行的栀子,不使用枳实、厚朴来承气,也不用芒硝的峻猛通利,那么大黄在这里仅能润燥,大便不会立刻通行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必然要经过一夜腹部才开始减轻,黄疸从尿液排出而不是通过大肠排出,仲景立法如此神奇,实在难以想象。
小柴胡汤
治疗伤寒病五六天,出现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胸胁部位感到胀满难受,神情沉默、不想吃东西,心里烦躁且容易呕吐,口中发苦、耳朵发聋,脉象弦数,这是少阳经半表半里的证候,适宜用这个汤剂来和解病邪。
药物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甘草(三两,经过炙制)、生姜(三两,切成片)、大枣(十二枚,掰开)
以上七味药,用一斗二升的水,煮到剩下六升,去掉药渣后再煮,煮到剩下三升,每次温热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如果出现胸中烦躁但不呕吐的情况,去掉方中的半夏、人参,加入栝楼实。
如果口渴,去掉半夏,加入人参、栝楼根。
如果腹中疼痛,去掉黄芩,加入芍药。
如果胁下出现痞塞坚硬的情况,去掉大枣,加入牡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