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新的起点(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张建明被“优化”掉的事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在整个互联网服务事业部,乃至寰宇科技集团的部分圈子里,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成为了那段时间里最热门的办公室谈资。¨微¨趣?暁?税*蛧· `唔¨错!内\容!
应用开发三部的办公室,在经历了最初那阵近乎狂欢的兴奋之后,也逐渐恢复了日常的工作秩序。只是,空气中那种压抑和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轻松与活力。每个人脸上似乎都多了一丝笑容,工作效率也肉眼可见地提高了不少。
代理主管李明是个技术出身的老实人,虽然在管理上还有些稚嫩,缺乏张建明那种“铁腕”手段,但胜在为人公正,待人宽和,尊重下属的意见,深得部门同事的拥护。一时间,整个部门都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焕然一生的新气象,仿佛拨云见日,重获新生。
而这一切的幕后“导演”——李云鹏,则在最初的兴奋和成就感逐渐沉淀之后,开始冷静地思考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张建明这块压在他心头许久的巨石被搬开,固然让他感到无比的畅快和轻松。但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随着自己对“炼假成真”系统的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他所掌握的这个秘密,也变得越来越惊世骇俗,如同怀揣着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核弹。
继续像现在这样,每天按部就班地在格子间里敲代码,做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忍受着996的福报,己经变得越来越不合适了。
一方面,是保密的考虑。他无法保证自己在未来的“现实编织”中,不会留下任何难以解释的蛛丝马迹。长期处于公司这种人多眼杂、信息高度互联的环境下,暴露的风险无疑会大大增加。一旦这个系统的秘密泄露出去,其后果,他甚至不敢想象。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时间自由上的考虑。他现在拥有的,是足以撬动现实的恐怖力量。如果仅仅将这种力量束缚在日常的通勤、无尽的需求评审和繁琐的BUG修改任务中,那简首是对系统能力的巨大浪费,也是对他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系统的更多可能性,去规划更宏大的“编织”蓝图,甚至……去思考这个系统本身的意义和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是时候,为自己的人生,也进行一次彻底的‘现实编织’了。”李云鹏心中暗忖。
他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财务自由问题。虽然他目前拥有高达近西百点的真实度,理论上可以首接编造自己银行卡里突然多出数百万的存款,但那样做所需要的真实度消耗,以及可能引发的现实逻辑冲突——比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税务稽查等等——和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都让他心存忌惮。
他更倾向于一种更稳妥、更“润物细无声”、经得起任何推敲的方式。
他打开“炼假成真”APP,开始构思一些相对合理、影响范围较小,但又能为他带来一定财富的叙事。这些叙事最好能与他过往的经历和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关联,这样“固化”起来才更自然,也更容易被现实逻辑所接纳。~二′八,看?书*旺, \无+错^内~容~
第一个叙事,他将目标瞄准了自己曾经在研究生时期,因为兴趣和毕业论文的需要,确实花费了不少心血研究过的一项关于特定场景下图像快速识别与标记的算法。虽然当时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仅仅是水了几篇水平一般的学术论文和专利,但也积累了不少心得和部分原型代码。
他深吸一口气,在输入框中仔细敲下:
“我,李云鹏,在研究生期间独立研发的一项基于深度学习的、针对工业流水线残次品快速视觉检测的算法,其核心专利思路及部分原型代码,近期被一家国内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公司看中。经过多轮专业的技术评估和商业谈判,该公司最终决定以人民币80万元的打包价格,一次性买断该算法的独家专利申请权及相关技术资料。”
他并没有预设具体是哪家公司,而是将选择权交给了系统,让系统在“炼假成真”的过程中,自行“匹配”一个符合逻辑的公司实体。
系统评估很快给出结果:
【叙事评估:“李云鹏研究生期间研发的工业视觉检测算法专利被一家国内智能制造科技公司以80万元买断。”】
【所需真实度:88.00 点】
【描述:涉及对一项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有论文和原型代码作为支撑)的知识产权进行商业价值的重新评估与实现。系统将根据现实逻辑,在目标地域(国内)匹配或生成一家在智能制造领域具有相应购买能力和技术需求的公司实体(如‘精工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或类似定位企业),并影响其关键决策人的认知,使其认可该算法的潜在商业价值并做出购买决策。同时需要构建完整的、可供查证的法律合同、技术交接文档、银行资金流水、乃至税务缴纳记录等全套商业流程,使其完全符合现实商业逻辑与法律规范。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李云鹏个人及被选定/生成的公司相关部门,对社会整体影响较小。】
“八十八点,比我预想的略高一点,看来让系统自行匹配或生成公司实体,也需要额外的真实度消耗。”李云鹏点了点头。这个机制他可以接受,毕竟更加合理和安全。
他毫不犹豫地消耗了88点真实度,将此事“炼假成真”。
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切都按照系统所“编织”的剧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果然,没过几天,李云鹏的个人邮箱里,真的收到了一封来自一家名为“深瞳智造有限公司”的法务部的正式邮件。这家公司李云鹏之前从未听说过,但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它确实是一家近两年在智能制造和机器视觉领域崭露头角的新兴科技企业,其业务范围和技术需求,与他编造的算法专利高度吻合。
邮件中附带着一份措辞严谨、条款清晰的《技术转让与专利申请权购买协议》电子版,并邀请他约定时间进行线上签约会议。
随后,在约定的时间,李云鹏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与“深瞳智造”的法务代表和一位看起来颇为资深的技术总监,进行了一场看起来无比真实的“商业谈判”和“技术细节沟通”。¨第+一′看,书_枉\ +冕\废?悦-读-对方甚至还就算法中的某些技术细节向他提出了几个专业问题,好在这些都还在他研究生时期涉猎的知识范围内,他勉强应付了过去,更增添了事件的“真实性”。
最终,在双方“达成一致”后,电子合同顺利签署。几天后,一笔扣除了个人所得税后,实打实的六十多万元人民币的款项,在履行完所有“法律手续”和“财务流程”后,带着清晰的银行转账记录和完税凭证,顺利地打入了他指定的个人银行账户。
整个过程,都显得那么的自然而然,每一个环节都无懈可击,仿佛这件事本就应该发生,是李云鹏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以及一点点运气,所获得的应有回报。甚至连李云鹏自己,在收到那笔巨款时,都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恍惚感,好像自己真的凭借过去的积累,抓住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商业机会。
在第一次成功“变现”后,李云鹏信心大增,他开始策划第二次“财富编织”。
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自己本科时期,纯粹是出于兴趣和参加一个校级创新项目比赛,曾经独立一个人通宵达旦开发过的一款玩法颇为新颖、界面也还算精美的益智类小程序游戏。那款游戏当时虽然在校内获得了一个小奖,但由于他后续忙于学业和实习而且也没有相关想法,因此并没有进行商业化推广,只是作为一段尘封的记忆留在了他的旧电脑硬盘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编造大明修真,崇祯化龙镇九幽》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