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言情 > 品味三国 > 分章完结阅读75

分章完结阅读75(1/1)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多。laokanshu.com诸侯割据混战的结果,不但使大汉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不聊生,还使华夏原来的疆域,极度锐减。 在西北,华夏失去了对于西域都护府的控制,还失去了对于凉州西北的敦煌、酒泉郡、张掖属国和居延属国的控制。在东北,高句丽、夫余、娄沃、沮等都不再臣服华夏。在北面,长城以外除了并州云中、五原、朔方这一段,鲜卑部族强大。尽数占领了前汉原来的长城外的所有土地,特别是轲比能集团,还侵入长城,占领了半个上谷。在西南,暗弱的刘璋名义上是益州之主,可实际控制的地区要比汉朝强盛的时候,益州控制的实际疆域少的多。刘璋能够实际控制的也就是巴郡南部,江州一带(就是现代的重庆一带),广汉郡南部(现代绵阳一带),蜀郡(成都一带),对于广汉属国、蜀郡属国、键为郡、牂牁郡的控制都很松散。而益州郡,现在的云南地区,只是表面上听从刘璋,连赋税和供奉都没有了。永昌郡,更是彻底失去了控制,西部濮部、南部闽濮部、鸠僚部、西南傈越部、根本不服王化,云南的较大六个部落也形成了松散的部落联盟,基本上也不理会刘璋。东南失去的疆域就更多了,交州成立了士燮世族的独立王国,原来秦汉两朝攻陷的日南郡成立了临邑国(现在越南南部)、九真郡(现在越南北部)、和交趾郡,成立交趾国。 大晋连年征战,现在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绝大多数都仅能得个温饱,是该稍微让老百姓缓口气和修养生息一段了。

正文 第120章 精兵简政 上

更新时间:2008-06-28 16:55:57 本章字数:2516

大晋的收支表上,因为低税政策,每年的一次税赋,粮、棉、布、绢、都折合成钱,也就二百二十余万贯,一年收两次,也就四百四十余万贯。现在旁大的开支,也就每次能盈余10万贯左右,连年征战,占政府开支最大的一块就是军费开支。军费开支平均超过了总收入的35%,和袁绍开战,大规模开战,以及刚开始发展那几年,有的年份军费开支竟然超过了45%,高峰时竟然达到了50%这个可怕的数字。说大晋穷兵黩武,也不为过。花钱比赚钱当然容易的多。 十三年的征战,使大晋现在的六个道,一个区,绝大多数都只能归结为贫穷,反而是塞北区,老百姓的生活还尚可,因为塞北区相比之下,占领的比较早,而政策也相当优厚。最差的就是河北、陇右这两道,不但都是新占之地,原来的统治者又不吝惜民生。关内因为被董卓等祸害的狠了,河南则因为兵乱和蝗灾、瘟疫,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元气。淮南也属于这种情况,就是河东稍微好一点。 军费开支里分武器研发费用、武装购买费用、武备维持费用,士兵薪俸、阵亡抚恤、伤残人员补助、还有训练费用等,其中最大的开支就是就是武装购买和士兵薪俸这两项。旁大的军费开支,成为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提高国力的沉重负担。铁毅准备在五年内,分四次,将军费开支,降到政府开支15%的比例,达到这个合理的比例。第一次将降低到30%以下,这个比例将维持一年,第二次将降低到25%,这个过程,将维持一年,第三次,将降到20%维持两年。然后最后一次降到15%,试行维持一年。以此配合,今后五年的经济发展计划。头两年,降低的幅度不大,是为了人员安置,稳定军心,和应付突发的战争。中间两年,是为了积蓄国力,和积蓄国力和军备,最后稳定一年,是铁毅心理没有底,冷兵器时代,这个军费开支,是否合理,做为调整。 为了配合自己的消减军费开支,首先要做的精简部队员额。大晋总共也就1000零30余万,15岁到45岁的丁壮,总数不过200余万。光在册登记的兵丁、现在就有,60万人,再加上收编二袁,和江东的军队,就达到了73万。战所有丁壮的三分之一,平均16个人,就要养一个士兵。虽然府军人数比较多,花的军费不多,但享受免税和减税政策的人,减免徭役的也太多了。还有十万治安军,虽然代替了衙役的职能,这个数量也太多了。 铁毅要做得就是一年内分两次裁减员额20万人,这个数次可是巨大的。首先就是精减整编降兵,年老、年幼,身体不强的统统裁掉,一下子,就裁掉了近五万人。整编裁员,只给三个月时间,发安家费,分给土地,卸甲归田。同时进行正规军的扩编,从20万人,扩编为三十万人,兵员从治安军和府军中选拔。十六卫军,每军从两旅1万人,扩编为三旅15000人。新军增补为六万人。 第二步就是将治安军和预备役合并,成为府军,编制改为20万人。这里面就复杂的多了,因为治安军的取消,要重新恢复过去的,捕快和衙役,要选拔无数的公务员。这中间还牵扯到兵役制度的改革,将募兵制改为,募兵和义务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从此之后,不管正规军,还是府军,要有很多人只有津贴和补助,没有军饷。正规军中,也只有军官、士官,志愿兵有军饷。其余的新兵和老兵,都只有津贴,没有军饷。以后每年,都有新兵补充进来,有一部分士兵,退役为平民。有人说这不是倒退吗?这伤了军人的利益。不然,奖励、抚恤、免税政策都一样,津贴是比军饷少一点,但家里可以减税,减徭役,还能在当兵期间,多分田地,直至彻底退役。这样兵蛋子手里没钱了,不乱花,但家里面落实会了。 府军都在边境屯田,或放牧,只有军官、士官、志愿兵有饷,其余士兵也只发津贴。正规军,每年更换的新兵,不能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府军就是搭个架子,士兵全是,正规军退役下来的。每个年满18岁,身体强壮的丁壮,都要经过3年或者5年的正规军事训练,成为每个男性公民的义务。当过5年兵的丁壮,可以终身不再服徭役,当够3年的,35岁以后,可以免付徭役。健康的不服兵役的,要每年,都交兵役税,交够五年,以后,就不用交了。还有,家庭困难的,交不出钱,还不想服兵役的,用每年三个月的免费徭役,来抵税。再一个,登记丁壮减少名额,只登记18岁到38岁的丁壮,不够年龄,和超过年龄的以后再不用服徭役,但这个年龄段的必须当过兵,或者服过15个月的徭役。这样,集中一段时间,服兵役或徭役,都集体给国家尽义务,等于给国家省了不少钱粮。彻底废除了民兵制度。这样,大多数的丁壮,都将受到过正规军事训练,几乎家家都能享受几年,免税和减税政策。还另立名目,收取了经济宽裕家庭的税收。时间长了,对于整体的国民素质都是一种提高。 除了裁减员额,第二项,就是减少装备购置费。装备费中,最贵的是火炮和火枪,手榴弹,火药的装备生产以及维护费用。大规模使用后,铁毅发现,现在的火器,还有许多问题。火枪的射速、射击距离,火炮的射速和威力,都有很大的问题,暂时不再扩展装备规模,只做必要维持和维护。因为,面对疏散的队形,面对冲击速度很快的骑兵,这些装备效费比,比较高。因此,还要继续改进,等再有改进,以后再考虑适当扩充规模。 水军战船,也是非常昂贵的。铁毅下令,淘汰旧战船和运输船,减少舰队规模,减少维护费用,省下钱来,造新舰。运输船采用民用标准,民用运输船,提高建造标准。建立平战结合的运输船队。战马是另外费钱的一个大项。铁毅下令,军用战马保持12万匹,驮马保持30万匹,其余战马,一律租给百姓。现有军用马车,更新一辆,淘汰一辆,保持5万辆总数,不再增加,多余的都卖掉。裁减重甲骑兵两千人。 新型钢弩,研制成功,这种钢弩,许多零件都是通用的,射程也比普通木弩要远,杀伤力更强,维护保养也比木弩容易的多,不用的时候,涂上牛油,能保养很长时间。铁毅下令,优先装备,对于弓弩,铁毅要求大晋士兵,人手一张,要继续普及装备。 裁减军费,还牵动了武器研发费用。一点没有减少,还有所增加。阵亡抚恤,和伤残人士补贴,铁毅也下令不能减少,还略有增加,但因为,大晋后半年,几乎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斗,这比费用,立刻下来了。铁毅突发奇想,建立了邮局,安置了大量的伤残军人和伤残军人家属,那就是给驿站增加了,传递平信,和邮递小批货物的项目,即安置了一部分军烈属,伤残军人,还增加了政府一部分收入。

正文 第121章 精兵简政 下

更新时间:2008-06-29 17:51:00 本章字数:1868

大晋政府的第二项巨大的开支,就是政府行政开支。包括地方工程建设费用,特殊建设费用,民夫薪俸,官员俸禄,爵位俸禄,教育开支,公用设施和道路维护费用。这里面工程建设费用又是最高的。现在大晋正在修筑,从晋阳到洛阳,从洛阳到长安,从洛阳到邺城,从洛阳到陈留,从陈留到寿春的水泥公路。在巢湖筑坝,兴修水利,在彭泽湖筑坝,兴修水利。在修建洛口仓,修建白鹿洞书院,在建农学院、林学院、牧业学院、渔业学院,还有在建的大校场,这都是比较大的建设项目,在辽西筑城,在柴桑筑城,在修复陇右段、河北段长城、关内段长城。小的更是多,义仓、校场、衙门、义学、市集、小的关隘大小有四十多个建设项目。征调民夫四十余万人。 铁毅下令,首先裁减防御性城池的修筑。铁毅认为,我们现在就是裁减完军队,正规军和府军,还有17万骑兵。这么大的骑兵规模,没必要惧怕任何一个部族。特别是河北段长城,异族已经占领了上谷,长城防线根本就不完整,等到有钱了再修茸,也不迟。关内段长城,也停了,那边北有沙漠,塞北还有五万铁骑,完全可以放一放,陇右的也停了,骑兵对骑兵,这都不紧要。还有建的三座城池,以及正在修的城池,除了辽西和柴桑,全部都停了。农学院和林学院暂时合并,牧业学院和渔业学院暂时合并,等将来规模大了,再建分开。大小校场、洛口仓、义仓、公路、兴修水利、市集、书院、义学,这些一项也不能停。这样就能裁剪民夫近8万余人,消减了20%的费用。官员薪俸和爵位俸禄、以及民夫薪水,一个不少。教育开支,不降反升,主要增加了科研经费。这也不减,那也不减,那政府开支,从那里减呢?那就是较少人员,提高效率。 最具体的就是几个特点,第一就是,实职减少了,散官减少了。挂那么多实衔,养那么多散官干什么。并不是人多了就好办事,能兼统统都兼掉。砍的最多的是,不挂实衔,光是散官的人,散官干事多的也不会砍掉,像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议郎、承议郎、奉议郎、通直郎、朝请郎,宣德郎,朝散郎,宣义郎,给事郎,征事郎,承奉郎,承务郎,儒林郎,登仕郎,文林郎,将仕郎。这一类人,基本上砍掉了3分之一。 第二就是合并地方机构,两类,内地的、县、乡、亭与边地的不同。比如内地的人口不超过15万的降县为乡,不超过两万的降乡为亭,不超过3千人的合并掉。当然也的看交通情况和地域大小,如果太分散了,交通不变,可以不够这个人口数,依然保持这个编制。对于有爵位的人的封地,根据实际的封户,减少官吏,当然,你自己养,朝廷不管。边地则是,人口不过十万撤县,不过万五撤乡,不够两千,撤亭。第三就是根据情况,减少衙役,书办等跑腿小吏的数量,也是分者呢!比如河东,关内,还有其他道的部分县,治安又好,人口又集中,一个两万人的县,有个100个办事的就够用了。可地域大,治安不好,人又住的分散的,办事的人比例就高一点。附近就驻有府军的,可以适当减少办事人员,可以借兵吗? 出了这两大项开支,还有较大的就是内廷开支。养那么多人,本来就是浪费。后世来的铁毅,把古代那种人称起来的排场,看得最透。当个皇帝,光皇宫里伺候的人,动则上千人,最多的养几千人。用的着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三千佳丽,连太监都有几千。这不是浪费钱吗?铁毅本来就是最节俭的皇帝,所有伺候的人加起来不足千人,接着减。反正妃子也不多,太监减为百人,反正铁毅也愿意阉割人性。后宫宫女减为300。 不但自己减,还定制,亲王、郡王、嗣王都减,依次类推,王以下不能使用太监。王爵侍候得人不能超过300人,公爵减为200,侯爵100人,谁敢逾制,罚,反正正确钱呢?言官说什么,有失体面,屁,我就下旨了,谁敢不听,就是抗旨。 铁毅先从自己开刀,然后是皇族,然后亲信大臣,谁敢不从。一时之间,朝野震动,全都鸡飞狗跳,铁毅还扣了个大帽子,天下还未一统,谁要是逾制,就是对大晋有异心,不能与朝廷同甘共苦。 精兵简政,使大晋每年的财政开支,从44万余贯,减到了30万贯左右,最重要的是,解放了40余万青壮劳动力。不但军队减少了20多万人,20万府军开赴边界屯田,放马,即帮助生产,也加强了防御。调整了经济发展与军事

不想错过《品味三国》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