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公案 第81到90(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过了许久,街上众人纷纷来看,有位老人叹息道:“这人太冤了,如今反而受此苦楚,可惜啊!”军卒听见,立即将老人带到公堂。包拯详细询问,老人说:“这哑子是村南的石哑子,他哥哥石全家境富裕。哑子从小就哑,被哥哥赶出家门,家中财产竟分文未给他。他多年告官,始终无法伸冤,今日告官反被杖责,我这老人因此感叹。”
包拯听后,立刻派人传唤石全到衙门,问他:“这哑子是你的同胞兄弟吗?”石全答道:“他原是我家养猪的,从小在庄里住,并非亲骨肉。”包拯闻言,故意给哑子开枷放他走,石全见状暗自欢喜。等石全离开后,包拯又唤来哑子嘱咐:“以后你若撞见石全,上去扭打他也无妨。”哑子点头离去。
一日,哑子在东门外遇见石全,积怨爆发,当场推倒石全,扯破他的衣饰,一顿乱打。石全吃了亏,只好写状子到县衙控告,称哑子不顾礼法殴打亲兄。包拯传讯石全,问道:“哑子若真是你亲兄弟,他的罪过绝不轻饶;若是外人,只按斗殴论处。”石全忙说:“他果真是同胞兄弟!”包拯又唤来哑子斥责:“你怎敢殴打亲兄?罪过不轻!”随即判哑子杖责七十。打完后,包拯对石全说:“这哑子既是你亲兄弟,为何不分家产给他?分明是你欺心!”石全无言以对。最终,包拯派人押着二人,将家中财产产业各分一半。众人听闻此事,无不拍手称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八十七回瓦盆子叫屈之异
断云:
王老为盆申冤情,包公断出真凶案。
天理昭昭难埋没,沉冤得雪惩恶人。
话说包公在定州做太守时,有个扬州人叫李浩,家中十分富有。他到定州做生意,在离城十多里的地方喝酒,喝醉后走不动,就在路边睡着了。黄昏时,有两个贼人丁千、丁万,看到李浩身边财物不少,便在路上合谋,趁他醉酒把他扛到偏僻处,抢走了财物。他们搜身时发现有百两黄金,二人平分后回家,把黄金藏在妯娌家。
二人又商量说:“这人酒醒后不见了财物,肯定会到定州去告状。不如打死他,以绝后患。”二人商议好后,就把李浩扛到窑门,放火烧化了尸骨。夜里取出骨灰捣碎,和在泥土里做成瓦盆。有诗为证:奸邪阴谋天理难容,上天在上不可欺瞒。将人害死烧成盆器,最终冤情被包公知晓。
话说二贼人把瓦盆烧成后,定州有个王老买了这个盆子,夜里用来装尿。一天夜里,王老起来小便,忽然听到盆子叫屈说:“我是扬州客人,你怎么往我口中小便?”王老大惊,点灯问盆子:“你若真有冤屈,就说清楚,我帮你伸冤。”
盆子回答说:“我是扬州人,叫李浩,到定州做生意,醉倒在路上,被贼人丁千、丁万抢了百两黄金,还被谋财害命,他们把我的尸骨烧成灰,和在泥土里做成了这个盆子。我有此冤屈,希望你带我去见包太守,我会在公堂前陈述此事,以求日后报仇。”王老听后十分惊愕。
过了一夜,第二天王老就带着这个盆子到府衙告状。衙役通报说:“门外有个老汉,带着一个瓦盆来告状。”包公听了觉得奇怪,就叫王老到厅上询问详情。王老把夜里瓦盆说的话讲了一遍。
包公让手下把瓦盆抬到阶下询问,瓦盆却不说话。包公生气地说:“你这老头,用这事来迷惑官府。”下令把他赶走。王老被责备后,把瓦盆带回家,心中满是怨恨。
夜里瓦盆又叫道:“老汉别闷,今天见包公,因为没有遮盖,冤枉难以诉说。希望你借我件衣裳,再去见包太守一次,我会逐一陈述,肯定不会有差错。”王老觉得惊异,不得已,第二天又用衣裳盖着瓦盆去见包太守,说了情况。
包公勉强再问,盆儿诉说了前事冤屈,包公十分惊骇,就派公牌传唤丁千、丁万。不久,公差押着二人到来,包公详细询问杀害李浩的缘由,二人说没有此事,不肯招认。包公把他们收入狱中审问,他们始终不肯屈服。
包公就派人传唤二人的妻子到府中审问,二人的妻子也不肯招认。包公说:“你们的丈夫谋杀了李浩,夺去百两黄金,把尸骨烧成灰,和泥做成盆,黄金是你们收藏了。你们的丈夫已经分明认了,你们还抵赖什么?”
二人的妻子惊恐之下,告诉包公说:“是有百两黄金,埋在墙里。”包公派人监督她们回家,果然在墙中找到了黄金,带回见包公。包公让人带出丁千、丁万,问道:“你们的妻子从墙中取出百两黄金,分明是你们二人谋死了李浩,怎么还不招认?”
二人面面相觑,无法抵赖,只得招认。包公判决二人谋财杀人,都判死罪。斩首之后,王老告状属实,官府赏给他二十两银子。包公把瓦盆和原来抢劫的银两,让李浩的亲属领回安葬。
第八十八回老犬变夫主之怪
断云:
异类化人迷惑主母,包公明察决断疑案。
至今千年为人称羡,方信当时有此清官。
话说定州城东三十里,有个姓王名十的富商,每次外出经商少则三五年,总能赚得丰厚利润归来。中秋时节,他与妻子周氏在家赏月饮酒。这中秋之夜有诗为证:暮云散尽,清寒弥漫,银河无声,玉盘流转。此生此夜若不称好,明日明年又在何处相看?
夫妇酒至半酣,王十说:“往日在江湖行商,颇有获利,如今想再载货出行,一来收回旧债,二来避开些是非,你看如何?”周氏劝道:“富贵自有天命,何必如此劳苦奔波。之前术士说你眼下有灾星,不如再等一年,去也不迟。”王十笑道:“术士之言不必深信,我意已决,你不必劝阻。”周氏不再多言。次日,王十整理行装,买舟泛海,与妻子周氏辞别而去。又有诗道:城外春风吹动酒旗,行人挥袖日落之时。长安道上无穷树木,唯有垂杨管尽别离。
王十走后半年,家中走失一只老白犬,家人寻找多日不见。周氏倚门盼望丈夫归来,忽见一人自称王十返家,便问:“往常你外出多则一年多,少则也有十多个月,如今去了不到半年,为何回来得这么快?”“丈夫”答道:“因行船遇风受阻,未能前行。恰好有亲朋泛海,便将财货托付于他,我轻身回家。”周氏信以为真,二人举杯共欢,欣喜不已。
在家将近一年,周氏一日忽见数十担货物运来,后面跟着的竟是真正的丈夫王十!她大惊失色:“我原嫁一夫,如今怎会有两个丈夫?身材面貌毫无差别,真是怪事!”两个“王十”相见,当场大闹起来。周氏无可奈何,只得入府衙告状,详述此事。
,!
包拯看状后觉得怪异,差遣直堂公差黄胜拘传二人。不久,两个“王十”都被带到公堂。包拯见二人面貌 identical,十分惊骇,追问谁是真谁是假,二人却争论不休。包拯只得将他们押入狱中审问,一时竟无法分辨真伪。且看这桩奇案如何了结,下回公案自见分晓。
第八十九回刘婆子诉论猛虎
断云:
猛虎伤人伏法受惩,白犬化形显露真身。
包公威名传扬天下,断案如神勘破奇情。
话说包拯一日坐堂审案,公吏禀报:“外面有位老妇人喊冤,想要告状。”包拯传令让她进来。片刻后,老妇人伏在阶前,哭着陈述道:“我住在南山下,儿子名叫刘太,以砍柴为生。本月十三日他进云山砍柴,被老虎吃掉了。我年老无子,以后靠什么生活啊?恳请大人为我伸冤!”说罢,悲伤得不能自已。
包拯沉吟半晌,思索着应对之策,最后差遣黄胜、李宝二人,拿着令牌去追捕老虎到府衙审问。二人惊恐地上前回禀:“南山的猛兽伤人无数,大人派我们去追捕,恐怕有去无回,怎么可能抓来呢?”包拯告诉他们:“你们去云山看看有没有神庙,拿着这公文和冥钱进庙祷告说:‘府判大人在此享受香火,身为一方土地神,若不能降福百姓,反而纵容老虎伤人,就请差遣鬼使阴兵,押老虎到府衙受审。’这样自然不会受伤。”
二人依言而行,当天来到云山土地庙,将公文和祝告之词焚烧,随后返回。过了一会儿,只听见众鬼神喧闹之声,老虎竟从后面跟来,仿佛被绳索捆住一般,不再蹦跳窜动。二人大喜,将老虎押入衙门。刚到公堂前,老虎就俯伏在地,浑身颤抖。
包拯质问老虎:“你为何敢伤刘太?他老母在此告状。”老虎只是点头。包拯命人取来大枷将其锁住,送入狱中。有诗为证:
猛兽伤人怎会有情?一时之间降伏神灵。
包拯心直感动天地,千载之下明如星月。
由于数日来没有其他公事,只有王十和刘太两桩案子,次日包拯令狱司将老虎和王十一同押到公堂审问。公吏带二人及老虎到阶下,包拯还未发问,老虎见到王十,忽然左顾右盼,做出要吞食他的样子。王十惊慌失措,无处躲藏,突然变成一只白犬,人身狗头,在阶下嚎叫。
包拯见状大惊,唤来周氏询问。周氏说家中曾走失一只老白犬,寻找不见,谁知它竟变成丈夫模样回来。包拯查证属实后,下令杀死这白犬精,让真正的王十回家与周氏团聚。那只老虎也被处死,为刘太偿命。包拯又赏给老妇人十两官银作为养老之资,老妇人拜谢离去。且看下回又有何公案。
第九十回柳芳冤魂抱虎头
断云:
妓女冤魂栖身驿馆,包公伸冤上奏朝廷。
条条律法公正严明,千年生祠百姓感念。
话说包公判罚白犬精怪、除去南山猛虎后,命公吏将虎头挂在衙前示众。一天,忽然有个二八年纪的女子,容貌娇美,抱着虎头哀号痛哭。众人都很惊骇,吏员连忙通报入府,包拯即刻派人传唤女子。吏员上前时,女子忽然化作一阵旋风,只见烟雾蒙蒙,飞上天去了。有诗为证:八年冤魂未得伸张,一时化风令人惊骇。包公断案毫无偏私,死者得以舒展眉头。
吏员向包拯回报,包拯说:“这必定有冤情。”立即派黄胜、李宝二公差追踪,看这怪风从哪里停下。黄胜、李宝领命追到三十里外,忽见怪风飘入一座驿馆后消失不见,二人便去驿馆中查找,发现一座新坟。二人掘开坟墓,见里面有一口棺木,埋着一个女子。黄、李二人看清楚后,详细呈报给包拯。
包拯心想这必定是桩冤案,便叫来妓女李琼仙吩咐说:“你去驿馆和女尸同睡,如果她有冤情,定会托梦告知。若能查明真相,回来重重赏你。”琼仙不敢推辞,只得来到驿馆与女尸同寝。当夜她果然梦见一个女子前来哭诉:“我姓柳名芳,家住太原,身为官妓。卫州有个叫郑从的人,担任推官,罢任时经过我家,见我擅长歌唱,就带我一同回家。一天推官外出,他的夫人潘氏心怀妒忌,把我赶到暗室中殴打,我一时气绝身亡。等推官回来得知,问起我的死因,潘氏只说我因不愿做大人的妾室,自缢而死。至今已埋没八年,幸好遇到判府大人清明,因斩杀猛虎之事感动天地,我才抱着虎头诉说冤情。如今郑从现任沧州佥判,希望判府大人特为我伸雪此冤。”说完拜谢离去。
琼仙梦醒后,把柳芳的话全部记下,一点不忘。当天就回报府衙,将昨夜柳芳所诉之语一一告知包拯。包拯随即派值堂公人孙佐武急速携带文牒,前往沧州传郑从、潘氏一同来对质。孙佐武二人领了文牒,径直来到沧州,进入衙中见郑从,从袖中取出公文说:“包判府有旧冤案,请您去对质。”郑从见了文牒,仓皇惊怖,苦苦不肯走。孙佐武逼迫道:“这是包公的命令,谁敢违逆?恐怕得罪了不好办。”郑从不得已,便同潘氏一起前往。
在路上走了数日,来到府衙。郑从请求见包拯,听事吏传报说:“判府大人认为郑从有违条规,不便相见。”于是将他押入狱中,令司吏审问。有诗为证:天理昭然报应分明,冤情含苦显灵托梦。千古以来公平论断,至此更扬包相神威。
再说潘氏被狱吏审讯,忍受不住苦楚,只得招认打死柳芳的情由。次日,狱吏将招供呈给包拯,包拯令整理成案卷,申奏朝廷。不到一个月,朝廷敕旨下来,在公堂宣示:“潘氏不该故意杀害柳芳,按法当斩,但因柳芳是官妓做妾,减罪免死,应杖打一百,发配同州路,永远不得与家人相聚。郑从无罪,释放回家。”此事都因老虎而真相大白,正所谓判一案而知三事。包公的神明,在此事上更加显着。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
不想错过《古典白话合集》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