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一 甘州回鹘之皈依佛教
回鹘与佛教的接触,其实早在摩尼教传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据《旧唐书·回纥传》记载:“初,有特健俟斤。死,有子曰菩萨,部落以为贤而立之。”时在唐武德至贞观年间(618~646年)。这里的“菩萨”即梵语之Bodhisattva,佛教中指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仁人。差不多与此同时,居于甘、凉之间的回鹘“外九姓”之一契苾部也出现了一位名为“沙门”的酋长,并被任命为贺兰州都督。[40]727年,居住于河西地区的铁勒诸部与唐河西节度使王君发生矛盾,王君以铁勒诸部谋反为名,“以法绳之”,将其首领流放各地,其中就有浑部酋长浑大德,被流放吉州。[41]大德,梵文作bhadanta,是对佛菩萨或高僧的敬称。在我国隋唐时代,凡从事译经事业者,特称大德。此外,统领僧尼的僧官,也称大德。浑部如同契苾部一样,也是回鹘“外九姓”之一。这些都说明,早在7世纪上半叶,佛教即对回鹘有着一定的影响。
8世纪中叶,回鹘牟羽可汗由洛阳携四摩尼僧入漠北,经过与旧有宗教萨满教的斗争,摩尼教终于战胜对手而一跃成为回鹘的国教。820年左右镌立的《九姓回鹘可汗碑》就描述了摩尼教在回鹘帝国中初兴的情况:
往者无识,谓鬼为佛;今已悟真,不可复事……应有刻画魔形,悉令焚爇;祈神拜鬼,并摈斥而受明教。熏血异俗,化为蔬饭之乡;宰杀邦家,变为劝善之国。[42]
证明牟羽可汗之先世确曾接触过佛教。但学者同时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不曾在漠北回鹘中有所传播,主要证据是唐代圆照所撰《悟空入竺记》有如下一段记载:
贞元五年(790年)……九月……安西道奏事官程锷等随使入朝。当为沙河不通,取回鹘路;又为单于不信佛法,所赍梵夹不敢持来,留在北庭龙兴寺,藏所译汉本,随使入都。[43]
笔者认为,这段记载不能作为回鹘未与佛教接触的证据。其一,贞观五年,回鹘已定摩尼教为国教,其可汗(即引文中所说的单于)不信佛法那是自然之事,但这并不能证明其前世可汗也都不信佛法。其二,回鹘可汗不信佛法,也不等于民众都不信佛法。9世纪中叶西迁后,回鹘汗室一直尊信摩尼教,但民众大多信奉的却为佛教。同时与之并存的还有祆教和景教等。再说,早在回鹘西迁之前的8世纪末至9世纪初,漠北回鹘汗国(744~840年)的势力即已扩展到新疆的北庭(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高昌(新疆吐鲁番市)、龟兹(新疆库车县)乃至中亚的伊塞克湖地区。北庭、龟兹当时为回鹘汗国经略西域的军事重镇,驻有大量军队,与吐蕃抗衡;高昌也逐步发展为回鹘汗国在西域的一大宗教、政治中心。这部分回鹘人长期生活在佛教高度发达的西域地区,不可能完全不受佛教的濡染。21世纪初以来,在敦煌、吐鲁番、哈密等地发现的大批回鹘佛经残卷中就有10世纪左右北庭回鹘人翻译的佛典,且翻译水平相当高,足见早在回鹘西徙前,天山东部的回鹘人中即已有不少佛教徒存在。
不想错过《甘州回鹘史》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