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是当面站出来力挺李治的。除了他们之外,在拥护李治的集团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就是李勣。李勣是初唐名将、开国功臣,他在并州任内治理边务十几年,曾被李世民盛赞为“国之长城”,所以贞观十五年便被调入朝中担任兵部尚书。到了贞观十七年,大唐的开国名将逐渐凋零。在此情况下,李勣作为帝国屈指可数的军事栋梁,其政治地位自然非常人可比。
李勣怎么会和晋王李治扯上关系呢?早在贞观七年,年仅五岁的李治就被授予并州大都督一职,由于年龄太小不可能实际到任,因此只能“遥领”。而负责代替李治行使职权的人就是李勣。他当时的职务是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以严格说来,晋王李治算是李勣的老领导。在这场储位之争的选边战中,李勣毫无疑问是站在晋王这边的,所以他才会出现在这次内定储君的核心会议中。
由此可见,李治背后的这三个帝国大佬可以称得上一个典型的“铁三角”——长孙无忌是元勋老臣的代表,褚遂良是政治新秀的代表,而李勣则是军方人物的代表。面对如此强大的政治力量,李世民又岂能等闲视之!
相形之下,李泰背后的势力集团尽管不乏权门之后,可是在李世民眼中却毫无分量。不但毫无分量,而且李世民对那些功臣子弟恰恰颇为反感。在他看来,这帮人基本上就是一些无德无才、只会吃父兄老本的纨绔子弟。当他得知房遗爱等功臣子弟大多卷入魏王李泰的夺嫡阴谋时,就曾当面警告房玄龄等人:“功臣子弟多无才行,借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即家国之庆也。”
李世民非常清楚,如果李泰入继大统,这帮“德义不修”的功臣子弟必然会执掌朝政,到时候不但贞观一朝的政治成果无法保存,而且李唐社稷的安全与稳定也有可能受到威胁。
虽然李世民在感情上一直倾向于李泰,但是在理智上却不得不最终选择李治。争夺太子席位的斗争,其实是大唐权力集团中关陇派与非关陇派之间的斗争。两派都想围绕将来的帝国接班人,缔造自己的势力,而争夺尤为激烈的是顾命大臣的席位。
由于李治得到了太宗皇帝最为信任的权力大佬——长孙无忌的坚决支持,李泰最终落败。自此以后,非关陇派的地位急剧下降。他们中许多极负盛名的人物,或者遭到飞来横祸,或者郁郁寡欢而死,或者被派往地方,离开中央的政治圈子。李世民最后将李治选为接班人,是因为李治背后的政治集团,只有让这批元勋故旧辅佐新君、继续执掌朝政,贞观路线才会得到延续,而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帝王功业才能得到有效的继承,并且发扬光大。
不想错过《帝国往事》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