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与其说这是李世民主动选择的一种政治走向,还不如说这是他被迫接受的一种既成事实。′w^a~n!g`l′i\s.o′n¢g\.+c·o^m·作为一个马上得天下的创业之君,谁没有几分乾纲独断的霸气,尤其在储君的问题上,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正常情况下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可是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却被迫陷入了一个他无法掌控的局面。也就是说,当时朝廷的政治已经发展到“文武之官,各有托附;亲戚之内,分为朋党”的地步,在这种令人不安的局面下,李世民几乎已经没有了主动选择的余地。
当李世民最终接受长孙无忌等人的意见、决定改立李治时,心里并没有多少喜悦和成就感,有的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和苦涩。立李治为太子不久,他就因担心李治性格仁弱而召见长孙无忌,叹息道:“你总劝我立他,如今立了,但恐怕不能守社稷,该如何是好啊?”
在李世民看来,李治虽然足够聪明,足够仁厚,也足够有耐心,却缺乏两样对伟大帝王来说最根本性的东西:勇气和魄力。·微-趣/暁*说?网_ .首,发¢尽管长孙无忌用各种各样的话让李世民相信李治必将是个优秀的统治者,但李世民始终放心不下,他最担心的就是李治无法驾驭这群追随自己多年的老臣。
正因为选择李治是一种无奈之举,才让李世民表现得一反常态,先是将无辜而懵懂的李治跟其他人一块数落了,继而又寻死觅活,最后又对李治说“汝舅许汝矣,宜拜谢”。一国之君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情将自己活脱脱弄成了一个大权旁落、心有不甘的“苦主”。其实李世民的这些反常言行,一方面固然有其内心种种痛苦情绪的流露和发泄,另一方面他也是在长孙无忌等人面前完成自己的表演。目的是让他们看看,他这个皇帝在这场易储风波中经受了多大的折磨、做出了多大的妥协、付出了多大的牺牲。这些朝廷重臣必须在日后竭尽全力辅佐新太子,否则就是对他这个天子的辜负和亏欠。
李世民想让长孙无忌等人在夺得“定策之功”,获取巨大政治利益的同时,也背上一定程度的道义负担和良心债。*0.0\暁`税^旺, .更_鑫+嶵*筷¨就像他李世民为了帝国的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不得不顾全大局、牺牲个人的意志和感情一样。
敲定新太子的人选后,李世民立刻召集朝中所有六品以上官员,在太极殿举行了一次“民意测验”,让大臣们畅所欲言,提出他们认为合格的储君人选。
李世民对众人说:“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这句话道出了李世民的心声,自己的儿子虽多,可嫡子只有三个,既然“承乾悖逆”,而李泰又“凶险”,除了晋王李治,还能有谁?
满朝文武都听懂了皇帝的意思,于是“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就在满朝文武的欢呼声中,年仅十五岁的晋王李治终于“众望所归”地成了大唐帝国的新储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帝国往事》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