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锦衣卫(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明朝锦衣卫的前身名叫拱卫司。咸鱼看书王 耕欣最全从名字上不难看出,这个机构设立一定带着保护和守卫的意图。明朝皇帝设立锦衣卫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皇帝收集全国上下那些处于隐秘角落的情报,让皇帝可以掌握皇权难以触及的地方。
锦衣卫这个机构在明朝的官僚系统中十分特殊。最开始设立的时候,皇帝是将其作为一个军事机构来看待的。然而锦衣卫设立之后,既不归六部之中专管军事的兵部所管辖,也不归节制天下兵马的五军都督府控制,更是脱离于明朝的官僚系统之外,直接对皇帝负责归皇帝节制,说白了基本上就是皇帝的私家侦探。
“咱当然记得,那树流出的液体,气味刺鼻,当时咱还让仁伢子砍掉呢....”
老朱闻言,点了点头,陷入了回忆。他确实记得那株树,之前还曾好奇地观察过那奇怪的液体。
朱标继续说道:“那液体,就是橡胶的原材料。老唐说,经过加工提炼,可以制成各种有用的物品,比如车轮、鞋底,甚至还能制成密封的管道,防止液体泄漏。”
老朱闻言,眼睛一亮,他意识到这橡胶或许真是个好东西。他看向朱标,问道:“那这东西,我们能大量制作吗?如果能用在军队和民生上,岂不是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实力?”
朱标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儿臣去年就安排人去南洋那边搜寻了,只不过到现在还没有消息回来....文忠叔曾传了一封信回来,说是派人护送那支南下的队伍一路南下....我们大明境内暂时没有那种树,老唐说橡胶所需的量太大了....”
唐仨仁院子里的那一株橡胶树的产出,沧海一粟罢了,
“标儿啊,以后再有什么好东西,你可得先给咱看看,可不能自己都藏着,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我父子二人有什么不好的隔阂了。`l~u¢o′q¨z,w_..c+o/m~”
朱标一头黑线,自家这位父皇的一些想法你以为他朱标不知道?唐仨仁之前提到过,老朱对于一些好东西,首先想的就是怎么掌握在皇家的手里。
其次就是想到自家的人能不能用得上,最后才会想着如何推行天下,没办法,这是“皇帝”这种高危职业的一种通病,就是“要还要都要全要”。
可以说,从老朱成为帝王的那一瞬间开始,他就不再是之前的朱重八,哪怕他偶尔也会因为自己的出身,从而为百姓着想一下,那也是放在其次了。
“父皇,儿臣有个建议,就是如果那些去了南洋的拱卫司的人真带回来了橡胶树,儿臣请父皇赐他们锦衣华服,配绣春刀....”
老朱怔了一下,标儿似乎提到了一件事,一件他老朱刚刚有了苗头的想法,就是成立个什么卫,用来监察百官啥的。
因为老朱有些不相信那什么御史台之类的文官们了,用唐仨仁的话就是——那是一群喷子,比起历史上大唐的魏喷子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帮家伙不管是好事是坏事,只要自己觉得能够刷一波存在感,那一定要站出来喷上一番,都说文人以死谏为荣,问题是洪武年间的文臣还真没几个头铁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老朱一怒,是真会杀人,可不会给你后悔的机会。
“要不,就叫锦衣卫?”
唐仨仁不知道的是,当初就只是因为自己随意跟朱标提到过一次“锦衣卫”这个词语,然后“锦衣卫”这个机构提前了几年时间出现在了历史的后台。?秒!彰?踕/暁!税\枉^ ·无,错?内*容.
这“锦衣卫”之名,倒是颇为贴切。既能彰显其威严,又能让百官心生敬畏。而且,有了这锦衣卫,便能更好地监视百官,让那些贪赃枉法之徒无所遁形。
这朝堂之上,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暗流涌动。那些文官们一个个口若悬河,实则心怀鬼胎。若不用些手段,只怕这大明江山迟早要毁在这些人之手。
不得不说,老朱弄出锦衣卫的初衷其实也是没错的,真正让锦衣卫开始烂了名声是从洪武二十五年后开始。
老朱在洪武三十一年过世之后就越发乱来了,直接导致后来的永乐朱棣不得不弄了个东厂西厂出来,这才将锦衣卫的各项职权给压了下去。
无论是前期的指挥使毛镶,还是后来的蒋瓛,可以说有那般大的权力在手上,没有半点私心是不可能的。
最开始毛镶可以说是“宁杀错不放过”,后来蒋瓛接任指挥使,明初四大案中,受牵连而死的人多数就是锦衣卫的私心在其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锦衣卫在初期确实为大明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行事果断,手段凌厉,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闻风丧胆。而且,锦衣卫的存在也让百官们更加谨慎行事,不敢轻易违法乱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