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松锦大战(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皇太极命堂兄弟济尔哈朗、弟弟多铎等人领兵去攻打锦州,真可谓“打仗亲兄弟”。!秒_章~节-暁?说*网¨ ?哽¢芯¢嶵!哙,
皇太极授意他们,打着修筑义州城(今义县)的旗号,以此为据点,逐步对锦州形成包围之势。
不过清军鬼鬼祟祟修城的模样,还是惊动了当时的辽东总督方一藻。
他一面派人火速向朝廷传递信息,一面亲率人马前往迎战济尔哈朗。
哈哈!清军巴不得明军主动出击,济尔哈朗和多铎兵分两路截击明军。
刚一交手,方一藻就懊悔不已,他的军队根本不是如狼似虎的八旗军的对手。
明军被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方一藻只能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地逃回宁远城。
济尔哈朗和多铎则大获全胜,得意洋洋地返回义州。
方一藻战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崇祯皇帝耳中。
崇祯此时满心焦虑,最听不得失败的消息,顿时暴跳如雷,骂道:
“一群饭桶!就没有一个能为朕长脸的将领,对内败于李自成,对外败于皇太极,简直该死!”
正所谓“天子一怒,血流三尺”,崇祯立刻传诏方一藻回京。方一藻回到京都的当天,就被崇祯下令砍了头。
崇祯深知锦州的重要性,锦州若在,山海关便稳如泰山;山海关稳固,内地便能万无一失。
但此时,谁能担当镇辽重任呢?他把目光投向了内阁首辅杨嗣昌,问道:
“杨大人,你认为谁能抵挡住皇太极的进攻,谁可担任镇守辽东这项重任呢?”
杨嗣昌是湖广武陵人,也就是今湖南常德人。`午*4_墈^书+ +无+错.内^容\他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便是他首先提出的,
他主张先集中精力镇压农民起义军,再应对外部清军威胁。
思索片刻后,杨嗣昌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名叫洪承畴,这可是个厉害角色,曾打得李自成四处逃窜。
崇祯一听,恍然大悟道:“对啊,我怎么就没想起他呢?洪承畴定能堪此重任。”
于是,崇祯立即发诏书,紧急任命洪承畴为蓟辽督师兼辽东经略。
此时洪承畴还在湖北剿匪,接到任命后,他不敢有丝毫怠慢,马不停蹄地率领大军前往辽东上任。
洪承畴,福建泉州南安人,以进士身份步入仕途。
这位明朝末年的重臣,在政治与军事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深受朝廷倚重。
此次救援锦州,他麾下不仅有后来大名鼎鼎的吴三桂,还有王朴、曹变蛟、马科等八位总兵,共计十三万人马,
可以说集中了大明的全部兵力,誓要粉碎皇太极的“拔钉子”战术。洪承畴深知,一场恶战即将爆发。
果然,1641年,明军与清军在松山与锦州一带摆开战场。
洪承畴不愧是名将,李自成、张献忠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到达锦州后,他主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防为主、进攻为辅。
这打法本是孙承宗和袁崇焕二人设计的,多尔衮带领的清军很快陷入进难取胜、退难脱身的僵持局面。`7*k′a¢n-s¨h!u*w,u+.!c¢o.m¨
若按照稳步推进的办法,清军很难冲破关宁锦防线。
然而,明朝皇帝崇祯和新上任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急于求成,都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朝中士气。
于是,他们不顾实际情况,不断催促洪承畴速战。无奈之下,洪承畴只得冒险出击。
身在沈阳的皇太极得知前线情况后,心急如焚,亲率大军赶来。他一心要拔掉锦州这颗钉子。
因为拿下锦州,关宁锦防线就只剩下宁远这座孤城了,将为进军山海关扫清障碍。
皇太极仔细观察明军部署后,带着范文程和几名随从,骑马前往锦州的外围防线松山。
锦州外围有三座城堡,分别是塔山、杏山、松山,包括锦州在内,四座城互为犄角,一方有难三方支援。
到了山前,几个人弃马登山,到了山顶极目远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