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福临继位(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与其不能得逞,不如静观其变,谁胜出几率大就支持谁,为以后的荣华富贵做准备。
既然多尔衮提议福临,代善表示支持。
济尔哈朗没有野心,如今被多尔衮拉上当摄政王,他也不言语了。
如今大家都有了一个不错的职位,豪格已经把不争皇位的话说出去了,其他弟兄更没资格争了,就默认了多尔衮的这种安排。
到了傍晚,继位的事就定了下来,多尔衮很会来事,招呼大家杀牛摆宴吃喝了一场,大家表面都团结了起来。
1643年8月26日,年仅6岁的福临在盛京继承皇位,奉哲哲皇后和母亲庄妃为皇太后,注意!从此庄妃成了孝庄皇太后,升了一级。
次年改年号顺治,福临因此成了历史上的顺治皇帝。
这个看似毫无政治经验的孩子,却因为各方势力相互妥协,意外地被推上了皇位。
这真是两强相争,最弱的福临得利。从皇太极去世到福临确立为皇帝,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虽然过程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却超乎想象。
另外在民间,流传着福临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母亲庄妃和多尔衮二人合作的结果。
据说多尔衮与庄妃早年就相识,二人感情深厚,如果不是皇太极的出现,二人就成了夫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命运弄人,恋人变成了嫂子,虽然二人没成正果,但是彼此深爱着对方。
皇太极去世后,庄妃为了儿子福临能够登上皇位,与多尔衮达成了某种默契。
有人说他们暗中相恋,多尔衮之所以支持福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庄妃的感情。
有人说庄妃改嫁多尔衮了,并且附上一首诗作证:
上寿觞为合卺尊,
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
大礼恭逢太后婚。
这首诗是南明反清儒将张煌言写的,被认为影射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事。
张煌言仇恨清朝,写诗讽刺大清皇太后和摄政王糗事,本身就存在着偏见和污蔑的意思。
认为太后下嫁有其事的理由是,福临年纪这么小,多尔衮不念在与他母亲有暧昧关系上,怎么会立一个小孩子呢?自己当皇帝不好吗?
还有福临入驻北京后,称多尔衮为皇叔父,等于改口认父了。
关于太后是否真的下嫁,史学界存在争议。因此,“太后下嫁”成了清初的一个未解之谜。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福临当上皇帝,庄妃的娘家人,蒙古科尔沁部落首领,庄妃的哥哥吴克善出了力。
福临被拥立皇帝后,他亲自带着护卫来为外甥撑腰站台,从崇德宫护卫回到了永福宫,
这就向各方势力传递了一个这样的信号,娘家人不会袖手旁观的。
清朝确定皇位继承人之后,迅速集中精力筹备进军中原。
而此时的明朝,内部早已是风雨飘摇。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北京。
崇祯皇帝惊慌失措,急忙敲钟召集大臣商议保卫京城的对策,然而,大臣们对崇祯早已失去了信心,在家里关上门谁也不上朝。
崇祯失去权威不能都怪臣子们,他那臭脾气没有人能接受。明末的崇祯张疯子一样,既胆小怕事又疑神疑鬼,让大臣们不知如何是好。
比如崇祯频繁更换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重要官员,据统计,他共任用内阁大学士50人,六部尚书等九卿官员,更是更换频繁,兵部尚书换了14人。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