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书吏私刻公章案(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在古代中国的官僚体系里,“官”与“吏”虽并称“官吏”,却有着天壤之别。*s¨i¨l/u?x_s?w·./c?o\m~
“官”是金榜题名的朝廷命官,身着补服,手握印信,由天子钦点赴任,犹如我们所说的体制中人。
“吏”则是体制外的办事人,无品级,无身份,身着布衣,操持文书,在衙门的角落默默维持运转。
“吏”是不是更像如今编制外的临时工,这些人拿着微薄的薪水,干着繁重的活,他们也要养家糊口,自然把目光盯上了“灰色收入”。
正是这种看似泾渭分明的身份鸿沟,以及分配的不公,在嘉庆十一年的直隶藩库,
撕开了一道触目惊心的口子,书吏私刻公章,侵吞库银案子,露出了冰山一角。
“……”
嘉庆十一年(1806年),彼时,直隶布政使(相当于河北副省长)庆格,在检查藩库银账目时,突然发现直隶省历年藩库银数账目非常混乱。
此时庆格新官上任三把火,满心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有别于其前任的政绩。
他勃然大怒,最初想到的是管库的书吏领班王丽南,老王50多岁,负责省一级的藩库账目入库,支出等事项,在这一岗位干了将近20年。
王丽南被差役带到了庆格面前:
“老王,说说吧,你看这账目能对上吗?支出和收入相差一百八十万两银子,少的银子都去哪了?”庆格黑着脸质问道。?d+i!n¢g·d*i′a?n^t¢x′t\.′c!o!m-
老王一看账目傻眼了,手挠头皮:“这个…哪个…如果不符,可能也许…我也不明白。”
“屁话,你负责书写进库情况,你不明白,好,你不说实话,等本官查出来,定斩不饶!滚!”王丽南唯唯诺诺退去。
看到王丽南支支吾吾的样子,更增加了庆格的疑虑,断定这里面有猫腻。
为查明真相,庆格与直隶总督裘行简发布秘密命令,要求各州县封存账目并带到省城核对。
经过专门财会官员五天五夜的审核核对,发现定州,沧县等十九州县粮收、耗赏、杂税等账目,存在着严重不符,虚收二十八万两,
也就是账目有数字,库房里没这些银粮,这些银粮去哪里了?
庆格感到案情重大,立即将此事上奏给了嘉庆帝。嘉庆震怒,他没想到天子脚下的直隶居然明目张胆贪污库银和粮。
嘉庆回复庆格,务必查清库银粮去了哪里,办成铁案,在全国开展自查自纠。
庆格奉旨执行,他首先想到的是从书吏王丽南身上打开缺口,然后顺藤摸瓜一网打尽。
“威武飞扬……”
王丽南跪在直隶布政使司大堂中间,堂上“秉公持正”匾额泛着冷光,三十六根朱漆廊柱环绕,皂隶们手持水火棍分立阶下,喊威声不断,肃杀之气弥漫开来。!狐?恋~文*血? ,埂!歆¢蕞?哙?
直隶布政使庆格一脸严肃,猛然拍响虎头惊堂木:“王丽南!你私改账册、侵吞官银,还不速速从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
王丽南瘫软在地,脚上的锁链哗啦作响:“大人饶命!小人全说!求大人开恩!”
“只要你从实招认,本官可奏请朝廷从轻发落。”
“大人,小的全招。咱们直隶钱粮出入全靠‘截票’舞弊——每次征收赋税,我们会把一式两联的票据私自留存上联,百姓只拿下联。
等他们再来查验,就说票据无效,逼得他们二次纳粮!”
庆格怒目圆睁:“大胆!还有什么腌臜手段?”
“还有‘串票拆合’!”王丽南额头磕出血痕,“比如张三该交十两,李四该交五两,
我们把两张票据拆开,重新拼贴成张三交五两、李四交二十两!多出来的十五两,就被我们几个书吏按份分了。”
庆格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追问一句:“你说的可是实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