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书吏私刻公章案(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小的如有半句虚言,天打五雷轰!”
“继续往下讲。”庆格威严喝道。
“大人,还有‘漕米折银’,朝廷规定一石米折银一两五钱,我们硬改成二两,多出的差价全进了私囊!”
庆格像听天方夜谭,没想到这些书吏如此无底线,他抓起案上账册狠狠掷地:“这些假账为何能瞒天过海?”
王丽南头叩地颤声说道:“大人有所不知!我们早把全省州县的钱粮账册做成‘两套账’,
明面上的册子应付检查,暗里的‘黑账’才记着真收支。每年府衙来核查,
我们提前买通师爷,用‘隔岸改火’的法子——连夜替换关键页,再用茶水熏旧纸张,连墨迹深浅都能仿得一模一样……”
这回庆格可是脑洞大开了,这正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来人,将王丽南押起来,容后处理!”如狼似虎的衙役七手八脚将老王架走了。
案情基本清楚明了,以王丽南为首的管库书吏,利用自身对财政事务的熟悉,精心设计了一套极为恶劣的舞弊手法。
后期经过审问地方州县书吏,供出他们私刻“恒裕库”和布政使司官印,篡改票据数据,
将州县实际解银一两改为一万两或数千两;还重复支抵,利用财政收支规章做手脚,甚至制作假公文、销毁文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书吏还利用官员吃喝玩乐时报账,一些官员喝的醉醺醺,根本不严格审查,就大笔一挥签上了名,漏洞百出,官员也浑然不知。
书吏的薪水由官员承担,与幕僚宾客性质一样,国家不出这份工资,
因此薪水并不多,书吏只好利用业务熟悉动手脚贪墨。
而这些官员高高在上,怎么会想到书吏会想出五花八门的办法呢?
不过,也有一部分官员是和书吏串通好的,由书吏暗箱运作,官员只等分成就是了,默许书吏侵吞国有资产。
庆格加大审查力度,随后查明,从嘉庆元年到十一年间,二十四州县共被侵盗银三十一万余两,
整个过程如同一群硕鼠,在黑暗中疯狂啃食着国家的根基。
嘉庆帝得知后,迅速派协办大学士费淳等钦差大臣前往保定指导严查。
审讯结果令人触目惊心:案件不仅涉及众多书吏,还揪出张麟书等11名涉案官员。
这些官员与书吏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共同分赃,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贪腐链条。
对于涉案人员,嘉庆帝予以严厉惩处。贪腐两万两以上的王丽南、陈锡珏等20人被处斩。
其余人员分别被判处秋后处斩、发配等刑罚。同时,历任直隶总督、布政使也因失察之责受到追究。
掩卷思考,这起案件看似因个别书吏胆大妄为而起,实则是清代官僚体系深层次问题的集中体现。
制度不健全,审核不到位,官员人浮于事,业务不熟悉,不得不依赖书吏,导致书吏权力逐渐膨胀。
另一方面,书吏待遇微薄,却掌握着钱粮、刑名等关键事务,为了谋取利益,铤而走险成为常态。
此外,官员与书吏的勾结,更是让腐败风气肆意蔓延。
案件落下了帷幕,由于没有从根本制度上整治,私刻公章的事并没有停止,无疑加快了清王朝的衰败。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