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外交礼仪之争(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在清朝,清朝皇帝自视天朝上国,对于和洋人做生意这事儿,实在是兴致不高。!白~马·书¨院? ¨芜,错*内′容+
“我们啥都不缺,何必与红毛鬼子打交道。”清朝皇帝觉关起国门,就能安享太平盛世。
另外,与洋人通商,通常都得走水路。可清朝入主中原后,沿海成了“反清复明”活动的 根据地。
康熙皇帝为了打压这股力量,果断下旨:“片板不得下海,粒米不得越疆。”
这旨意一下,本是想彻底断绝反清复明势力的经济来源,可没想到,连带海外通商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一直到成功收复台湾后,海禁政策才稍稍有所松动,朝廷这才适当放开了与洋人的贸易往来。
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大清终于准许开放广州、厦门、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附近)这四个港口,与洋人开展商贸活动。
当时,大清向外出口的货物,主要有茶叶、瓷器、生丝等。
而从洋人那儿进口的商品,则大多是纺织品、五金器具、玻璃以及各种香料等。
然而,到了乾隆朝和嘉庆朝,与洋人的贸易便陷入时断时续的状态。
尤其是乾隆这位自诩 “文治武功”的皇帝,那自高自大的劲儿,简直离谱到了极点。
他竟然将西洋的先进技术和武器,统统称作是“奇淫异巧”之物,完全瞧不上眼。
乾隆皇帝,就像被蒙住双眼的人,根本看不到大清与西洋之间已然存在的差距,一味地死要面子,最终只能自食恶果。?墈*书¢屋* \免`废·阅·黩¨
乾隆、嘉庆两朝期间,接连发生了两起使团访问事件,可每次都因为礼仪方面的争执,闹得双方不欢而散。
与此同时,鸦片也在悄然间输入中国。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暴露出大清帝国闭关锁国政策的愚蠢与短见。
“……”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本着通商做生意的目来到清国。
他们带来了代表西方工业革命成果的东西,比如榴弹炮、迫击炮、机关枪、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先进武器,
以及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君王”号舰艇模型 ,700人庞大的团队。
无不展示出英国强大的实力,同时,也希望能引起清朝对先进军事技术的兴趣,进而合作,如此就打开了中国市场。
然而,乾隆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关注的焦点,并非这些先进的科技成果,
而是使团是否愿意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在乾隆眼中,英国不过是远来的“藩属”,理应遵循天朝礼仪,像他的臣子一样附身下跪。
马戛尔尼则坚持以觐见英国国王的单膝跪地礼节行礼,双方为此僵持不下。
另外,乾隆固执地认为:“打仗靠的是勇气和彪悍,八旗军能够打败大明王朝军队,靠的是大刀和战马,
如果引进机关枪,八旗子弟将更加懈怠,战斗力将进一步下降。?齐^盛\暁^说?枉¢ ,耕^辛,蕞?全?”
乾隆这样的思维是基于对付农民起义军,他就没想到,30年后,
西洋人就是使用这些武器,叩开了大清的国门,西洋鬼子架起两门大炮,大清朝廷就认怂了。
说到底,乾隆与外国使团这场礼仪之争的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与外交理念的碰撞。
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将外交视为“朝贡”和“臣服”,认为外国使团必须通过礼仪来膜拜自己,维护“华夷秩序”。
而英国正处于殖民扩张和崛起时期,强调主权平等和外交礼仪的对等性。
最终,马戛尔尼勉强以单膝跪地完成了觐见,但乾隆对其“不懂礼仪”极为不满,
对于使团带来的先进武器,乾隆仅留下一句“奇异之物,平常耳”,便将它们束之高阁,
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武器背后是科技的结晶,以及对清国防务的破坏,30年后,这些使团的后天,用洋枪洋炮打败了清国,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这次会面,清朝就这样错失了一次可能与世界接轨、了解西方发展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