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外交礼仪之争(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转眼到了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勋爵阿美士德率使团来华访问。
同样带着西方先进技术和武器,嘉庆和老爷子乾隆一样,固执于礼仪之争,无谓之争成了巨大障碍。
阿美士德明确拒绝行三跪九叩礼,甚至连“单膝下跪”也不愿妥协,坚称这是对英国国王的侮辱。
嘉庆帝则认为英使“傲慢无礼”,直接下令驱逐使团,连面都没见上。
两次使团访华,清朝统治者都将礼仪看得比实际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重要,死守传统朝贡体系,
都是拒绝以平等的姿态与洋人交往,充分暴露出闭关锁国之下思想的僵化以及对世界变化的无知。
“……”
早在乾隆初年,英国商人就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只不过那时候鸦片是作为一种特殊药品引进的,销量很低。
英国佬喜欢大清的三大件:茶叶、丝绸和陶瓷,在中英贸易中,英国长期处于逆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东印度公司将鸦片视为扭转贸易劣势的有力武器。
东印度公司员工,偷偷把印度的鸦片运到广州,初次尝试,便发现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
每箱鸦片在印度的购价不过250印币,运到中国售价竟高达1600印币 。
早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在利润的驱动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大面积种植鸦片。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不得不重申禁令,不许百姓吸食鸦片,
并且禁止烟具的输入和贩卖。(当时百姓还没意识到鸦片的危害性)
但是,此禁烟令等于屁话一句,有和珅这样的贪官的存在,英国商人根本不用发愁,
他们用行贿手段,轻松打破了海关的封锁。
英国人后来记载道:“禁烟法令甚严,但送给主管官员金钱后,鸦片买卖却可公开进行。”
朝廷越禁止,鸦片走私反而越猖獗,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相应地,禁令为海关关员提供了巨大的灰色收入空间。
脑补禁毒,推而广之,官方约禁的东西,价格一定会涨价。
广州道台一边颁布公告,一边却每天吸食着商人上贡的鸦片。
讲的和做的是两码事,官僚们心知肚明。就这样,在乾隆晚年,鸦片在大清逐渐成了一种时髦,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时清朝官员对洋人存在着诸多荒谬的认知。
他们认为“洋人吃肉多,不喝中国茶就消化不了”,甚至还有人说“不喝茶洋人膝盖打不上弯”。
林则徐早期也认为洋人“腿足裹缠紧密,屈伸不便”。
官僚们还强拉硬扯说,如果我们不让英国佬销售鸦片,贸易逆差太大,英国佬会发动战争,
这些荒诞的想法,本质上是闭关锁国带来的认知偏差。
大清长期把清国以外之地视为“化外之地”,懒得去了解真实情况,
反而用自己的逻辑脑补出对洋人的印象,还天真地将茶叶视为“制夷良药”,
把贸易优势当成了“控制手段” ,却不知这种盲目自大正将国家推向危险的边缘。
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最终轰开中国国门时,曾经沉浸在“天朝上国”美梦中的清朝,才惊觉自己早已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
而这一切悲剧的根源,源起于闭关锁国与无知。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
不想错过《清宫秘史十二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