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辫太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1

辫太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1(2/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各三两。

将以上四味药,研磨筛细,用蜂蜜调和制成药丸,大小如鸡蛋黄。用几合开水,化开一丸,研碎后温服,白天服用三到四次,夜间服用两次。如果腹中没有感觉温热,可增加到三到四丸,然而效果不及汤剂。汤剂的制作方法是,将这四味药按照上述用量切碎,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加减法:如果出现脐上跳动的症状,这是肾气动,去掉白术,加桂枝四两。

呕吐较多的,去掉白术,加生姜三两。

下利较多的,仍然使用白术。

心悸的,加茯苓二两。

口渴想要喝水的,加白术,使白术总量达到四两半。

腹中疼痛的,加人参,使人参总量达到四两半。

寒邪较重的,加干姜,使干姜总量达到四两半。

腹满的,去掉白术,加附子一枚。服用汤剂后,过一顿饭的时间,喝一升左右的热粥,微微使身体温暖,不要掀开衣服和被子。

【集解】程应旄说:阳气的发动,始于温热,温热之气得到后,水谷精微就能运化,水谷之气上升,中气就能充足,所以名为“理中”,实际上是因为它具有调和燮理的功效,给予中焦阳气。一般来说,阳虚就会导致中气失守,膻中失去宣发的作用,六腑失去散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就如同斧中的柴薪失去火焰,所以下会出现下利清谷,上会失去味觉,五脏受到侵犯,各种病症就由此产生。人参、白术、炙甘草,能够守护中焦,干姜味辛,能温中焦,必须借助它来点燃釜底之薪,升腾阳气,因此水谷进入体内,阳气得以增长,向上输布到肺,向下能统摄膀胱,五脏六腑都能得到气的滋养,这就是理中丸的主旨。如果水寒相互交胜,就应当脾肾双温,加上附子,那么命门阳气得以增强,脾土之母也能得到温养。白术补脾,遇到人参会导致气机壅滞,所以脐下动气、呕吐多、腹满的情况,都去掉白术。加桂枝是为了克制肾邪,加生姜是为了止呕,加附子是为了消除阴寒。下利较多的,是湿邪旺盛,仍然使用白术来燥湿。口渴想要饮水,是津液不足,加白术能使水饮化为津液。心下悸,是有水停聚,加茯苓能引导水液下行。腹中疼痛,加倍用人参,是因为虚痛。寒邪较重的,加干姜,是因为寒邪太盛。

患伤寒病,本来就有寒邪格拒的情况,医生又误用吐法和下法,致使寒邪格拒更严重,反而加重了呕吐和下利。如果食物吃进去就呕吐,宜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疗。

【按语】在经典论述中,既没有“寒下”这种病症,也没有“寒下”这样的文字表述。研读本条下文“寒格更逆吐下”,可以知道“寒下”的“下”字,应当是“格”字,这样文义才连贯。注释家都解释为胃寒下利,不仅文义不通,而且与方中黄芩、黄连的用药不相符合。

【注释】经典中说:“格”就会导致吐逆,“格”是吐逆这种病症的名称。早上吃的食物到傍晚呕吐出来,这是脾寒导致的格拒;食物吃进去马上就吐,这是胃热导致的格拒。“本自寒格”,是说患者本来就有早上吃的食物傍晚呕吐出来这种寒邪格拒的病症。现在又患伤寒病,医生看到有似乎可以用吐法、下法的症状,就执着于常规治法,又施行吐法和下法,这就使寒邪格拒的情况因为吐下而更加严重,此时应当用理中汤温养太阴脾经,加上丁香降其寒邪上逆就可以了。如果食物吃进去马上就吐,那就不是寒邪格拒,而是热邪格拒,应当用干姜、人参安和胃气,用黄连、黄芩清降胃火。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干姜 黄连 黄芩 人参(各三两)

将上述四味药,加入六升水,煮至剩下二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每次服一升 。

不想错过《【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