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坏病脉症并治篇1-4(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患太阳病,用火熏法治疗,却不出汗,患者必定会烦躁不安。?5/2.m+i¨a*n?h?u^a+t^a+n_g·.\c¨o-m/如果病到了传变的日期仍不解除,就一定会出现大便下血的症状,这种情况称为火邪致病。
【注释】火熏法,是古代劫汗的方法,也就是现在用火炕加温覆盖来取汗的方法。患太阳病,用火熏法治疗却不出汗,患者体内必然燥热非常严重,阴液愈发受损,阳气没有阴液的支持,无法化为汗液,所以反而导致病情不能解除。火邪侵入阴分,损伤了阴络,逼迫血液下行,所以一定会出现大便下血的症状。将其命名为火邪致病,是告诉医生应当治疗火邪,而不必专门治疗大便下血。
【集注】方有执说:躁,就是手足快速乱动;到,如同说反而,意思是白白地烦躁不安,病情却反而不能解除。汗是血液所化的液体,血液遇到热就会流动,火的性质大热,既然不能出汗,那么血液必然会横溢,所以一定会出现大便下血的症状。
程应旄说:患太阳病用火熏法治疗,想取汗却最终没有出汗,由此可知患者体内津液素来就少,因为阳气没有阴液的配合,就无法化为汗液。阴虚又受到火邪侵扰,热邪无处宣泄,所以患者会烦躁不安。
脉象浮且发热严重,反而用艾灸治疗,这是实证,却用治疗虚证的方法,热邪因为艾灸之火而妄动,所以会出现咽喉干燥和吐血的症状。
【注释】脉象浮、发热严重,表明实热在表,没有艾灸的道理,却反而艾灸,这是把实症当作虚症来治疗。所以热邪因为艾灸之火而妄动,火势炽盛,必然会导致咽喉干燥和吐血。上一条是火邪损伤阴分,逼迫血液下行,所以出现大便下血;这一条是火邪损伤阳分,逼迫血液上行,所以出现吐血。
【集注】程应旄说:表实有热,却误认作虚寒,而使用艾灸的方法,热邪无法宣泄,因艾灸之火而妄动,自然会向内攻冲。邪气束于体表,火邪攻于体内,肺金受到损伤,所以会出现咽喉干燥和吐血的症状。
汪琥说:体表有风热却反而艾灸,这是把实症当作虚症来治疗。^小·税?C!M!S_ *追^蕞/歆¢蟑′劫~
脉象微而数,千万不可以艾灸。如果因为艾灸而成为火邪,就会导致烦躁、逆乱,使虚者更虚,实者更实,血液在脉中耗散,艾灸的火气虽然微小,但向内攻冲的力量却很强,会烧焦骨骼、损伤筋脉,血液难以恢复。
【注释】微数的脉象,是阴虚血少的脉象特征,绝对不可以艾灸。如果误灸,艾火向内攻冲,就会导致烦躁、逆乱。烦,是因为阴被阳所扰动;逆,是指追虚逐实。阴本来就虚,再加上艾灸之火就会更虚,这就是追虚;阳本来就实,再加上艾灸之火就会更实,这就是逐实。然而血液已经耗散在脉中,艾灸的火气虽然微小,但向内攻冲的力量很强。所以会导致烧焦骨骼、损伤筋脉,血液难以恢复。
【集注】喻昌说:脉象微而数,是阴虚多热的征象,这种情况下艾灸,就会使虚的更虚,热的更热,不导致身体伤残不会停止。
程应旄说:如果是血少阴虚的人,脉象表现为微数,尤其不可以艾灸,因为血液主司濡养,濡养筋骨。如果失去了血液的濡养,那么火所到之处,骨骼必然会烧焦,筋脉必然会受损,内伤阴液,阴液没有不流散在经脉中的。
营气微弱的人,再用烧针治疗,就会使血液留滞不能运行,进而更加发热,且烦躁不安。
【注释】营气微弱,就是营血虚弱微少。营血已经虚弱微少,如果错误地使用烧针,那么营血就会干涸留滞而无法运行。哪里仅仅是烧焦骨骼、损伤筋脉而已呢,所以会更加发热,且烦躁不安。
【集注】程知说:这是说营气微弱的人要忌用烧针。阴虚就会有内热,如果用烧针来助长阳气,那么两种热邪相合,营血就不能运行,必然会出现体表更发热,体内更烦躁的情况。
唐不岩说:开始的时候,营血还能微微流动,是烧针逼迫的;之后,营血留滞不能运行,是烧针使营血枯竭导致的。*E¨Z/晓′税¨罔′ ?已_发/布~嶵+歆_蟑¨洁¢
张璐说:火为阳邪,必然会损伤阴血,治疗这种情况,应当以救阴为主。
脉象浮,适宜用发汗的方法来解表邪,却用火灸的方法,邪气无法外出,反而因为艾灸之火而更加亢盛,患者腰部以下必定沉重而麻木,这称为火逆症。
【注释】脉象浮,表明有表邪,适宜用发汗的方法解表。误用艾灸,损伤了体内血液,不能出汗,反而使表邪没有出路,致使邪气因艾灸之火而更加亢盛,既没有在外烧焦骨骼、损伤筋脉,也没有在内导致吐血、衄血、大便下血,却出现腰部以下沉重、麻木的症状,这一定是患者平素体内就有湿邪在下,所以邪气从湿而化。重,就是沉重附着,沉重不移。然而不称其为痹症,是因为这不是风寒湿导致的痹症,而是因为火逆导致上下之气不能交通,所以称为火逆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